(
课件网)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宋】鲍照 主讲人: . 【学习目标】 1、了解创作背景 2、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的变化过程。 3、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4、比较《拟行路难》与《咏史》的区别; 比较《行路难》和《拟行路难》的异同。 5、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 知人论世 .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 鲍照传 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文辞瞻逸(zhān yì华美超脱)。尝为古乐府,文甚遒(遒劲)丽。元嘉中,河济(黄河济水)俱清,当时以为美瑞(好兆头)。照为《河清颂》,其序甚工。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埋没)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义庆奇之。赐帛二十匹,寻擢为国侍郎,甚见知赏。迁秣陵令。文帝以为中书舍人。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及,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咸谓照才尽,实不然也。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子顼(xū)败,为乱兵所杀。 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统贵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 . 诵———节奏准确,抑扬顿挫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 / / / / / / / / / / / /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 知人论世,理解标题: “行路难”难从何而来?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 没,壮志难酬。 . 从诗句中看,是什么导致了作者的“愁”? 这命又是什么? 命 门第决定命运 课堂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1、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 么作用? 2、人生亦有命中的“命”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全诗的感情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总括?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这种欣赏诗歌的方法是什么? 4、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 1、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 比兴手法的作用: 作用分解: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比喻 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 .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