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0238

201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名师预测:专题十五 综合实验与探究(2份)(教师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7091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2年,综合,教师,2份,探究,实验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C.制备较纯净的HF D.红磷转变成白磷 解析:选项A,在试管中加热结晶水合物会导致受热不均匀出现事故,应在坩埚内加热结晶水合物,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B,集气瓶底部垫上细沙能防止因生成物温度过高而使集气瓶破裂,正确。选项C,生成的氢氟酸要腐蚀烧瓶。选项D,不能将玻璃管两端都堵住。 答案:B 2.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实验过程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 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②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③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⑤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⑥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①需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来测定其pH;③分离MnO2、KCl混合物时需过滤,过滤用玻璃棒进行引流;⑤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使反应更充分。 答案:D 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 B.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和水 C. 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水中,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全 D. 用氨水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 解析:A项中Ca(OH)2和NaHCO3溶液相互滴加产生的现象一样,故不能通过相互滴加的方法来鉴别;B项中由于乙醇与水混溶,故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和水;D项中氨水与Ag单质不反应,氨水不能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通常用硝酸来清洗。 答案:C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分析能力。实验Ⅰ中振荡静置,由于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又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二者互不相溶,故上层为水,几乎无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A项错误;实验Ⅱ中NH4Cl和Ca(OH)2共热时生成NH3,NH3通入AlCl3溶液中产生Al(OH)3白色沉淀,但沉淀不溶于氨水,B项错误;实验Ⅲ中Fe3+遇到SCN-显红色,C项正确;实验Ⅳ中右边试管中CaO能够吸收左边试管中的水汽并与水反应,因此左边试管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晶体析出,D项正确。 答案:CD 5.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大的是(其他操作均正确)(  ) A.配制500 mL 1 mol/L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18 mol/L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B. 配制100 mL 5 mol /L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读数 C. 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的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D.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解析:选项A,用量筒量取18 mol·L-1浓H2SO4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浓H2SO4的体积减小,结果偏低。选项B,定容时仰视读数导致液体超过标线,结果偏低。选项D,读数开始时平视,后来俯视,导致所得标准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低。 答案:C 6.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硝酸银溶液可以区分二氧化氮和溴蒸气 B. 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C. 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D. 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加入硝酸溶液,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检验 解析: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为防止其挥发,通常撒上硫粉。 答案:C 7.下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