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17098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0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
  • cover
《呼兰河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品味小说语言体会小说的情感 2、体悟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3、感受萧红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生命的审视 教学重难点:抓住小说语言,体悟萧红对国民的审视、批判和同情 教学时间:1课时。 背景知识 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课堂步骤 一、导入 讲述一些知名的女文学家,引入萧红,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具潜力的女性作家”,概述小说内容。 二、深入文本 1、朗读小说前三段的环境描写,用原文中一个词形容此处环境的特点? 明确:热闹 2、说说阅读完小说之后的最大感受 明确:与开头形成鲜明对比,小说全文给人一种森然的凄凉感,学生们几乎都能体会到这种感受,给出“凄凉”、“冰冷”等的答案 3、思考讨论:提炼出最深刻感受(冷/凄凉),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 明确:故事结局凄凉;人物麻木愚昧;“我”的视角呈现出儿童视角下的冷静又带有成人的讽刺;语言温柔对比反衬出冷感...... 4、阅读小说被删减的结尾,联系萧红生平,思考“白兔”这一意象的内涵。 明确:白兔是小团圆媳妇的象征,也是萧红的象征,更是广大女性弱势群体的象征 三 、总结 展示ppt: 1、“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2、“鲁迅以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他的人物,有的也曾经是自觉的知识分子,但处境却压迫着他,使他变成听天由命,不知怎么好,也无论怎样都好的人了。这就比别的人更可悲。我开始也怜悯我的人物,他们都是自然奴隶,一切主子的奴隶。但写来写去,我的感觉变了。我觉得我不配怜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怜悯我咧!悲悯只能从上到下,不能从下到上,也不能施之于同辈之间。我的人物比我高。” 萧红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作品中为女性群体发出悲鸣。也正是因为身为女性,所以和男性话语中关于“国民性批判”呈现出的冷峻与愤慨不同,萧红的作品平添一份更深邃的同情与哀婉。 板书 语言 诗化(温柔) 作业布置 阅读萧红其他相关作品,为萧红撰写墓志铭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