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2238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 -北师大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2062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古人
  • cover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学校 课题 古人计数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 章节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 学时 1课时 年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进制,能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3、了解数的起源以及数的符号化历程,初步培养数感。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解决此重难点时,借助幕布和拖动让学生把小棒和计数器巧妙地结合起来,也让学生学生的思维衔接了起来。 对数位的理解,解决此问题时,借助PPT动画和窗口播放器让学生经历数小棒、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的、准确的理解满十进一,体会数位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数的认识是随着数的不断扩充而逐渐加深的,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也反映了数的发展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对数的认识还停留在数的层面上,对于数的组成、数位的建立还没有形成,所以位置制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环节 活动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正确的数出11———20各数,让学生体会本节课知识很简单,就是生活中的数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了1-10这些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师手指着标题问:这11~20中间这条短线表示哪些数?(生口述) 学生口答 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从实际出发,通过读出11~20这些数,让学生感觉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不陌生。 二、情境引入,展示认知 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出羊的只数 师:今天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在古时候难住了我们的祖先,看动画,看他们当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播放《古人计数》动画片 学生口答 插入《古人计数》动画让学了解计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同时也吸引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出羊的只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意识。 三、 引 导 探 究, 建 立 模 型 1、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 2、介绍计数器,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3、在计数器上拨数(11、15、16、19、20) 经历10个一就是1个十(捆小棒) 认识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拨数,把小棒、计数器、数字结合起来 体会满十进一,从19———20的过程。 1学生用小棒代替羊摆一摆,数一数 2认识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拨11、15、16、19、20 1用窗口播放器把放羊动画、捆小棒的过程再次呈现给学生。 2、用拖动和幕布让学生把小棒、计数器、数字巧妙地结合起来 3、用硬笔书写,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蹲下来,等一等”,既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计数器的方法,又为达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 四、 开 放 练 习, 提 高 认 识 书本第75页练一练的第1、第2题。 用2个珠子在计数器上组数 1、书本第75页练一练的第1、第2题。 2、用2个珠子在计数器上组数(组成11、2、20) 学生板演、讲解 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学生练习详情见后面学生课堂练习纸 教学反思表 学校 河南省鹤壁市鹿鸣小学 课名 《古人计数》 教师 赵素平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一年级 1.应用了新媒体和新技术(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平板电脑)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插入资源:插入与本节课紧密相关的《古人计数》动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动画中感受《古人计数》丰富的文化底蕴。 屏幕录制器:很好的录制了重要的展示过程,使得课堂的精彩得以保存。 窗口播放器:播放屏幕录制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