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28

风筝[上学期]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08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风筝,学期
  • cover
21、风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 2、 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内容之前,老是想邀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幻灯:风筝图片。同时……)记得有一首老歌这样唱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提起风筝,我总会联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在空中的风筝,无论我们飞得多高多远,总有一根绳牵系着我们,那———就是割不断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风筝有关的在误解与冲突中的亲情故事。(幻灯:课题、作者)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著名的作家。(幻灯:鲁迅照片)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里请注意这“三家”的排列顺序。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在三个领域建树的大小)原名周树人(“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鲁迅父亲早逝———从小康人家陷入困顿)。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结合《藤野先生》)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幻灯:鲁迅照片,手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四、背景知识介绍: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建议阅读《野草》中的《狗的驳诘》、《颓败线的颤动》、《秋夜》、《希望》、《墓碣文》、《复仇》、《立论》,欣赏《野草》中的名句)。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野草题辞: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五、字词教学: 1、“读一读 写一写”(个别读、全班读) 2、多音字 3、词语解释 六、整体感知:请大家带着问题,迅速浏览课文。 1、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 2、你读了以后有哪些感受? 明确:1、小时侯不许弟弟放风筝、做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的把弟弟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之后,认识到自己当年的行径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一直过意不去,然而兄弟全然忘却。“我”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谈体会。 七、布置作业:抄词注音解词、朗读课文尝试发现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精神虐杀”那一幕; 2、品味语言,体会其中深意; 3、多角度理解课文。 4、学习自我解剖,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精神虐杀”的深意所在;多角度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课文———《风筝》。作者———鲁迅。鲁迅是作者的笔名,那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 二、课文分析: (一)这篇散文写“我”小时侯不许弟弟放风筝、做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的把弟弟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待到明白游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