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33654

云南省2021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10485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云南省,2021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
  • cover
云南省2021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跨文化对话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根基所在,这种对话并不只是为感情和兴趣,它首先是为了能共同生存下去,能解决共同遭遇的挑战和难题,这样的对话必然生成新的思想和新的举措。进行这样的生成性对话难免碰到矛盾和难点。 对话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双方都能理解和接受,可以达成沟通的话语。话语有如游戏规则,对话时,双方都要遵守某些规则,形成最基本的认同,否则,对话就无法进行。正如我们不能用下象棋的规则来下围棋一样,规则不同,游戏就无法进行,对话只能终止。 在跨文化对话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要形成这种话语。目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正是多年来发达世界以其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为后盾所形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已达致广泛认同的一整套有效的西方话语体系。这套话语无疑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各方面的进步,然而,不可否认,它也压制了该地区本土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本土话语的发展。近来有关“失语症”的提出有一定道理,但以此否定数百年来,以西方话语为核心形成的当代话语,代之以前现代的“本土话语”或某种原来并不存在的“新创话语”,是不现实的。某些人主张去“发掘”一种绝对“本土”的、未经任何“污染”的话语,但他们最后会发现这种话语根本就不存在,一种文化总是在与其他文化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况且,即便有这样的完全“本土”的话语,它也既不能用来诠释现代生活,也不能被对话的另一方所理解而达到沟通的目的。事实上,西方话语本身经过数百年积累,汇集了千百万智者对于人类各种问题的思考,并在与不同文化的交往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抛弃这种话语,生活将难以继续;然而,只用这套话语及其所构成的模式去诠释本土文化,那么,大量最具本土特色和独创性的活的文化就会因不能符合这套模式而被摒除在外,果真如此,所谓对话就只能是同一文化的独白,无非补充了一些异域资料而已。 如何才能走出这一困境?最重要的是要寻求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中介”,也就是一个共同存在的问题,比如文学,然后,从不同文化立场和角度进行讨论。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在对话中保持一种平等的心态。不少西方人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他种民族的文明,而是固执地、也许并不带恶意地认为自己的文化就是比其他文化优越,应该改变和统率其他民族的文化。要让他们改变这种心态,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意大利学者尼兹教授特别指出,要改变这种“西方中心”思想,必须通过一个他称为“苦修”的过程。他说:“我们必须确实认为自己属于一个“后殖民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前殖民者应学会和前被殖民者一样生活、共存。它关系到自我批评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教育、改造。这是一种苦修。”另一方面,许多过去被压抑的民族,由于十分敏感于捍卫自己固有的文化,以致保守、封闭,拒绝一切对话,结果是自身文化的停滞和衰竭。要消除这样的心态,同样需要一个“苦修”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话语,对话才能进行。 (摘编自乐黛云《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