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9200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课件(39份打包打包下载)

日期:2024-06-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325016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打包,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
    (课件网)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备考加油站】(新人教版) 无任何作用 某制药厂M公,任副厂长多年,梦寐以求能升正职,终不能如愿。于是,他对副字非常敏感,每每看到副字,就会条件反射地拉下脸来。 一天,秘书送来新药的宣传广告请他审定。他见最后 一句话里面有个副字,于是就条件反射地将其划掉了。 等宣传广告印出来时,那句话变成了:此新药无任何作用。 类型 举例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性格。 类型 举例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类型 举例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爱恨情长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的帮助。 第一组 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 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 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 思乡类意象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 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