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94700

3 《江南》说课稿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6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江南,课稿
  • cover
3 江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江南》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习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欢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本课生字,会写其中3个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江、南、可、等”9个生字。会写“可、东、西”3个字。学习新笔画“竖弯钩”“竖弯”。?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江南水乡的美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背古诗。(重点)? 2.感悟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激、促、查、教”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以达到“生成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都很陌生,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该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①教师与学生对读; ②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贴背 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