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1178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 北师大版

日期:2024-06-1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843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比的
  • cover
《比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4至75页。 二、教学理念 通过微课展示主要学习内容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结果,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已掌握了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的解题方法,体会这类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实际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 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呢? 师:平均分配合理吗? 生:不合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出资的本钱不一样。应按出按出资比例分配。 师:对了,非常棒!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二)、分析探究,初步感知 出示题目:老师这有一筐橘子,幼儿园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课件显示) 生: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来分比较合理。 师:对了。因大班与小班的人数比为30:20,也就是3:2。如果大班分3个,小班就分2个,大班分6个,小班就分4个,大班分30个,小班就分20个,等 ,这样一直分到不能再分为止。这样列表来分太麻烦了,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样分?我们先来画图理解一下: 解法一(归一法): 总份数:3+2=5(份) 每份是:140÷5=28(个) 大班: 28×3=84(个) 小班: 28×2=56(个) 答:大班可分得84个,小班可分得56个。 解法二(转化成分率): 总份数:3 +2=5(份) 大班:140× 35 =84(个) 小班:140× 25 =56(个) 答:大班可分得84个,小班可分得56个。 这些都是“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思考步骤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注意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140个橘子按3:2又该怎么分的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想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巩固练习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某纺织厂共有职工600人,男、女职工的人数比是7︰5,这个纺织厂有男、女工人各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帮互助的作用,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中,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大家一定要切记:归一法和转化成分率两种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