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 研究性学习课题 《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措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所采取的措施。 2.培养全面、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自行车的不同部件,寻找哪些部位需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需要减小摩擦,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增大和减小摩擦。 教学难点: 哪些情况会使自行车上的摩擦力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容易发生怎样的后果?如何解决? 三、学情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在学生对摩擦力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自行车上的摩擦现象,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教学工具:自行车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雪地自行车比赛视频片段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比赛之初就有如此多的运动员摔倒?过渡到自行车上的摩擦力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知识回顾: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通常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有两个因素: 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二、自行车结构认识: 三、小组合作: 观察自行车的不同部件,寻找哪些部位属于有益摩擦,哪些部位属于有害摩擦。 四、小结: 有益摩擦: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2、有害摩擦: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变滑动为滚动 五、请同学们想象,如果没有了摩擦力,自行车…… 六、哪些情况会使自行车上的摩擦力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容易发生怎样的后果?如何解决? 自行车的转动部分很卡、轮胎磨损、超载过重、路面打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自行车上的摩擦力,其实自行车上不仅蕴藏了摩擦力的知识,还有很多其他的很多物理知识,以后将学习到。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自行车之美,科学之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热爱骑行,热爱运动,热爱生活!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