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54479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孔平仲专练含答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307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阅读
  • cover
孔平仲专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题。 览镜 孔平仲 拂拭菱花试一临,貌随年改叹光阴。 朱颜惨淡尘埃满,白发萧疏瘴雾侵。 自笑腐唇因苦学,谁知瘦骨为愁吟。 平生履行无人识,嗟尔顽铜岂照心。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首联开篇点题,写诗人拂拭菱镜试图自照,却因见容貌改变而生感叹。 B.颔联描写诗人生活贫困,居住的环境十分恶劣,布满尘土,瘴气入侵。 C.颈联的"腐"字内蕴丰富,既是诗人的肖像描写,又点明其儒者特征。 D.尾联诗人斥责镜子为"顽铜",实则以镜喻人,流露出诗人的不平之意。 18.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7. B (“颔联描写诗人生活贫困,居住的环境十分恶劣,布满尘土,瘴气入侵”理解有误,颔联写诗人美好的容颜变得憔悴,面如灰土,稀稀落落的白发,呈现出似有瘴疠入侵的病态。诗句没有信息表明诗人生活贫困。故选B。) 18.①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感伤之情:镜中的“我”朱颜惨淡、白发萧疏,诗人览镜自伤;②苦无知音的孤独之情:诗人因苦学愁吟而形容枯槁,却无人能理解自己为何憔悴;③功业无成的苦闷之情:诗人愿望未能实现,自嘲身为一介腐儒苦学致仕却落得无人赏识的境地。 霁夜① 孔平仲② 寂历③帘栊④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静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一项(3分)? A.古人有悲秋之传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李白之称“秋兴逸”,这首诗在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 B. 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诗人匠心独运,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 C. 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月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这是一种倒叙。 D. 作者描写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 15.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清”的?(6分) ? ? 答案: 14.D? 景物安排应该是由幽暗转向明朗。 15.1对比,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突出一夜暴风雨之后,夜雨初霁的清静。 2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角度 写“淡月笼云”,触觉角度写“凉意”,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营造出一种清净、清新之感。 3想象,诗歌尾联作者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必然是一片青翠,给人清爽之感。(学生答虚写也可以得分。) 4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亦可)以清泠的墙铃声、落叶声反衬夜雨之后,秋夜的清冷、寂静。 【诗歌译文及赏析】 诗歌译文:深夜从睡梦中醒来,只见月色透过窗帘,一片寂静。回想起来,梦中似乎隐隐也听到城墙角楼上传来的风铃叮当声。忽然想起睡前曾有急风骤雨,虽然眼前这淡月笼云的景象还是一样,但那急风骤雨现在已不知飘向何处了。只留下早就开始零落的秋叶,听着秋叶落地的声音,看着萤火虫在凉意渐浓的夜空中划出流动的轨迹。明天早上准备从南边窗户远望,那庐山巍峨的雄姿,一定被夜雨洗涤得一片青翠,更具一番秋日清爽的诱人魅力。 ?赏析:此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表现出爽快的精神境界。首联倒叙,先写醒后所见,再写由戍墙响铃而梦觉;颔联回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早在梦醒前便已是“淡月笼云”了;颈联写眼前风吹叶落,萤火横飞;尾联推想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明日必然是苍翠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