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78110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27张)-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750888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7张,必修,2019,编版,语文部,高一
  • cover
青蒿素: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了解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 知人论世 1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于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51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一个书香门第,家里有五个孩子,她是唯一的女孩,从一出生起,就备受疼爱。 当年,屠呦呦的父母并不会料到,女儿这一生都与“蒿”结下不解之缘,那时的他们,恐怕在担忧孩子的身体。 仔细研究屠呦呦考上大学之前的履历,不寻常的转学次数与碎片化的求学时光,是这个姑娘当时人生的“主旋律”。 到了屠呦呦16岁那年,更因严重的肺结核而不得不中止了学业,在家养病的日子,屠呦呦一过就过了两年多。 小小年纪的屠呦呦却已经过惯了这样的日子,或许也是从那时开始,一个“要为病人做点什么”的念头,日渐成型。 1948年,病情好转的屠呦呦进入宁波效实中学,随后又转去宁波中学攻读高三。1951年,这个师长同学眼中的“病弱少女”竟一鸣惊人,考进了北大。 (屠呦呦提供给宁波效实中学80周年校庆的个人资料) 在填报志愿时,屠呦呦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当时看来较为冷门的医药学系,就此飞身一跃,从曾经等待他人救助的病患,跨越到了有能力救助他人的医学研究者。 (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屠呦呦) 在未名湖畔读书求学的日子,想必是青葱岁月中最难忘的那一抹纯粹。屠呦呦在北大勤学苦读,最终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争取到了去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的机会。 那是一座坐落于东直门外的小楼,事实上,当屠呦呦被分配到那里的中药研究所之后,有整整五十余年的时光,都在那儿学习、研究、工作。静默无声的岁月,也见证了她为药物研制呕心沥血、直至一夜成名的时刻。 (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当时光回溯到1969年,39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或许还不清楚自己的人生会在时代的变迁下,发生怎样的改变。 彼时,美国与越南之间的战争正上演得如火如荼。在炎热的东南亚战场上,肆虐的疟疾对原先仅起到抑制作用的奎宁产生了抗药性,因疟疾而死亡的士兵是战争的5倍。 饱受疟疾之苦的越南,向中国发来了求助信。中国政府当机立断,下达了研制药物的命令。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屠呦呦临危受命,成为“抗疟中草药研究组”的组长。 医者的初心与国家的命令,有了某种交叠。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把握基础 2 青蒿(hāo)素 疟(nüè)疾 奎(kuí)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