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83178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单元 牧场上的家|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67942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音版,教案,场上,单元,第五,音乐
  • cover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 《牧场上的家》唱歌综合课教案 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教学理念应牢牢贯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音乐要素是音乐审美的核心部分,本课的教学过程始终围绕音乐要素进行,引导学生在三拍子律动、听辨旋律、体验弱起小节、感知旋律的上下行走向等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感知美、表现美。并水到渠成地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在审美体验之中,让音乐课堂更加扎实,更加智慧。 新课标还指出,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二声部合唱、木箱鼓伴奏、运用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歌曲不同的意境等方式,在音乐实践中,引导学生提升创造力、审美能力,同时进一步在音乐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与对音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以及相关的音乐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听辨歌曲的旋律,体验旋律美;通过歌唱、表现、改编歌曲,体验歌曲的意境美;通过创编、探索、合作等音乐活动,提升学生对音乐世界的探索欲与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感知三拍子与弱起小节,并初步尝试演唱创编的二声部合唱。 三、教学分析 《牧场上的家》是人民音乐-出卷网-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课《可爱的家》其中的一课。3/4拍的节奏,旋律优美,感情丰富,曲调舒缓、悠扬,歌词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幅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五年级的学生听辨与模仿、对音乐的体验感知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导游”,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用音乐表达对家乡、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音乐活动中潜移默化中感知美、表现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前两个乐句以及表现歌曲的意境。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课件,电子琴、木箱鼓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关联 铺垫 & 课堂 导入 节拍游戏(感知三拍子) 教师拍三拍子声势动作,学生模仿,待学生节奏稳定后,教师哼唱自编的歌曲二声部旋律 学生模仿声势动作,边听、边看、边拍。 ◎以声势节拍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知三拍子韵律,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基调。 2.发声练习(熟悉二声部) 教师用自编的二声部旋律作为练声曲,并用柯达伊手势带唱,引导学生模唱旋律,同时,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姿势、歌唱气息、发声位置、头腔共鸣哼唱、连贯等) 学生做柯达伊手势模唱 ◎教师自编的二声部旋律作为练声曲,构思巧妙,一举多得。既为歌唱课做好了课前准备,又为歌曲的歌曲的二声部演唱奠定了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 二、 体验感知 & 新 课 教 学 二、 体验感知 & 新 课 教 学 二、 体验感知 & 新 课 教 学 二、 体验感知 & 新 课 教 学 初听歌曲 教师范唱 教师范唱,揭示课题。 学生聆听老师范唱。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引导学生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范唱,通过听觉感受歌曲美的意境。 、 复 听 歌曲 微课《田园牧歌简介》 伴随着歌曲的伴奏,微课简介歌曲背景与田园牧歌特点。 聆听、观赏、分析,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通过微课这一环节的展现,引导孩子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了解歌曲的背景与田园牧歌这一音乐体裁的特点。 三 听 歌曲 3. 划旋律线聆听 教师随音乐划旋律线,引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