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体》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科学》教科书/大象-出卷网-2020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 主 题: 固体 课 时: 共6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XXX/XXXXXX [课程标准要求] 1.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2.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已经对于生活中固体、液体、气体的划分有简单的了解,但是对于固体的特点以及固体体积和质量的描述和表达缺乏一定的了解,而这节课又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出发,探究固体的科学奥秘,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目标] 1. 会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宽、高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2. 会说出天平的构成,能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评价任务] 1.在实验探究中,会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宽、高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2.在探究活动中,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资源与建议]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固体》,本节课是在第一节课《不一样的物体》的基础上,对固体进行更近一步的学习。课程设计上一生活中常见的寄快递的情景展开,进而引出如何测量物体的大小和质量,学习常见工具以及天平的使用,在体验中对固体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 本课的学习按:引入活动—探究活动—探究实验—讨论—反思进行。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难点是能够正确使用天平,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记录、直尺、待测物体(盒子、苹果)、简易天平、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引入活动师: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寄快递的情景:这是探探究究要寄快递的场景。请问寄一件快递要多少钱?快递员:你要寄的是什么物品?它有多大,有多重?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大小、轻重等特征。怎样描述物品的大小和轻重呢? 预设:可以测量出长度、称出重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物体的质量称为“重量”,这是一种不规范的说法,我们应该说“质量”)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关于“固体”的知识。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师:我们首先测量“物体”的大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又称物体的体积。观察一下,这个长方体盒子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预设:12条边、8个顶点 师:我们测量它的大小时只要量出和它的一个顶点相交的三条边的长度。这三条边分别是这个方盒子的长、宽、高。(边说,边演示) 老师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来测量。长是28cm,宽 18cm 高8 cm。测量时注意读准数据。 现在你会测量了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测出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看清小组合作要求: 1. 一人测量长、宽、高分别是多少?2. 一人读出尺子上的读数 3. 一人记录4. 一人汇报测量结果 提醒:使用卷尺测量时,要注意安全。学生分组测量。 师:请各组汇报测量结果。生反馈师: 规则的长方体盒子可以用长、宽、高来描述它的大小,谁再来用规范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个盒子的大小? 生:这个盒子的长是……宽是……高是…… 师总结:我们可以用长、宽、高等数值来描述它的大小(板书),这和我们测量物体的什么性质有关系?(预设,学生答不出时,可以接着引导:刚才测量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生:物体都是固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板书),那怎样描述出物体的轻重呢? 预设:称出重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物体的质量称为“重量”,这是一种不规范的说法,我们应该说“质量”) 师: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物体的质量。天平是常见的测量物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