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91715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661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试题,答案,Word,语文,部分
    2021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茯对人:蒿三语文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8世纪之前,在技术创新主要来自农民和手工业者经验积累的社会里,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 享有优势。而当技术进步的范式从经验积累转变为以科学为基威的实验之后,中国开始迅速落后。 中国有其独特的科举制度可以让平民百姓晋升为统治阶级,考取功名对大众来说极具吸引力。当 科挙在宋朝成为国家选取人才的制度时,数学也是其中的一项考试内容。但皇帝随后发现,数学 好的人没有用处,对皇帝的忠诚才更重要。儒家思想更有助于培养忠君爱国的人才,宋朝以后科 举制度要求考生熟记四书五经。因此,有才华的年轻人没有学习数学和可控试验的动力。中国缺 乏拥有这两样人力资本同时又充满好奇心的人才,科学革命也就未能应运而生。尽管科举制度和 儒家思想有助于中国维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与大一统,但它阻碍了中国技术创新范式的转变,因 此,中国无法自发产生一场工业革命。 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前,中国与绝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没有找到利用“后来者优势” 以加速经济发展的方式。1978年之后,中国改变了发展策略,开始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 型产业,并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形成了竞争优势。没有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来建立完善的市 场经济体制,而是采用双轨渐进转型的策略,给传统的资本密集型重点工业中缺乏自生能力的企 业提供转型期保护补贴,并放开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准入。这种务实的方式不仅为 中国维持了经济社会稳定,也带来了强劲的经济发展。 我们从中国的发展中可以学到一些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用的经验。发展中国家应发展与自身 比较优势相适应的产业。这些国家应该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将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变为国家 的竞争优势。在消除过去不当政策所造成的各种扭曲时,政府也要通过务实的方式维持政治和社 会的稳定。 (选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的复兴》,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熊秉元叶斌蔡璧涵《李约瑟之谜一一拿证据来》) 材料三: 李约瑟认为,中国的封建官僚制度产生丁两种效应。正面效应是通过科翠制度的选拔,有效 集中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中国井然有序,并发展了以整体论、实用 化研究为主的科技。负面效应是,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新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在中 国,商业阶级从未获得欧洲商人所获得的那种权利。在西方,以还原论、公式化研究为主的科技 得到发展,与商业阶级的兴起和他们对技术开发竞争的鼓励相联系。 除李约瑟本人外,对“李约瑟之谜”有许多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任鸿隽把中国无 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没有使用归纳法。钱宝琮、徐模等认为,中国为大陆文化,以农业为 主,太重实用,因而自然科学难以发展。陈立、竺可桢等认为,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和封建思想使 中国古代不能产生自然(近代)科学。 也有一些学者从语言文字方面找原因。李世闻研究指出,汉字是具有整体结构的象形文字, 导致中国人的思维具有综合性;西欧的拼音文字具有分析性质,使得欧洲人擅长分析,而分析性思 维正是近现代科学所必需。费正清认为,中国语言的性质造成了士绅阶级对学术的包办,文字对 人的桎梏也使中国学者未能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伊懋可认为,中国最初的家庭耕作制度有利于技术进步,不过这种进步的成果被一轮又一轮 人口增加所吞噬,国家不得不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去缓解人口压力。因此,中国出现了在较高农业 技术水平上维持大量人口的局面。人口增加引起人地比率的上升,造成劳动力便宜而资源和资本 昂贵,对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需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