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24419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6约分-人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563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6,约分
  • cover
课题: 4.6约分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授课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学情分析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为通分的预备知识,它是分数加减的基础。学习通分,不但可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的认识,还为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新知识的学习,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设计思路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通过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学生通过探索以后,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 2.学生:提前让学生复习短除法找最小公倍数数的方法。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通过找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热身 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6和18??? ?15和21????7和9????? ?4和24???? 20和28????11和13 125和100 学生通过ppt完成习题,进一步熟悉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清楚短除法的使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已经掌握的知识推及到将学习的知识,自然过渡。 同时练习所展现的算理和方法正式本节课的基础,为学生的理解扫清障碍。 教学环节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从四月一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兰一家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为什么?(学生思考公倍数的意义) 学生列式,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眼光思考生活,同时用自己的方法找出公倍数。 身边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鼓励学生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知识的生活观,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环节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探究: 一种墙砖长3分米,宽23分米,现在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观察图中内容,分析图中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