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379088

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第六单元 花鼓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1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28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
  • cover
《花鼓》教学设计 学段 小学 学科 音乐 学校 执教 课题 欣赏综合课《花鼓》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钢琴曲《花鼓》,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活动,喜爱汉族民间曲调,初步了解一些音乐创作方法。2.能听辨出钢琴曲《花鼓》中运用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曲调,并能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3.能通过演唱、演奏、律动、舞蹈、声势等形式,体验不同旋律的速度、力度的变化,了解各乐段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钢琴曲《花鼓》是作曲家瞿维于1946年创作的一首极富中国民间特色的、描写解放区人民新生活的代表作,是一首带序奏和尾声加三段体曲式结构的作品,旋律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开始是14小节的序奏,以“打花鼓”中锣鼓的节奏音型,即刻展开了一幅锣鼓声声,热闹的歌舞场面。第一乐段运用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曲调进行组织整理创作,并先后在钢琴的高低音乐分别奏出;第二乐段则是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变奏,旋律抒情优美;第三乐段是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复调轮奏,情绪热烈,将全曲推向高潮;最后作者以锣鼓声结束全曲。在教学中,对比欣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将用锣鼓节奏为音乐伴奏、用律动体验音乐的速度、力度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有:听唱法、模唱、律动、舞蹈、声势、对比欣赏。教学手段有:多媒体的使用、教具(小方凳、纱巾、小鼓)的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教学 1.教师唱歌曲第二段时,请一位学生敲小鼓和教师一起表演《凤阳花鼓》。 1.歌曲第一段时,教师边唱歌曲《凤阳花鼓》,边敲小鼓伴奏。2.教师简单介绍“凤阳花鼓”的知识。3.揭示学习的主题:欣赏钢琴曲《花鼓》。 通过图片、歌词、师生表演,帮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感受凤阳花鼓表演时快乐的心情。 新课教学 (一)欣赏序奏。1.初听《花鼓》中的序奏:锣鼓节奏。看着节奏谱,和老师以接龙的方式敲击节奏。(配上音乐)2.完整聆听全曲,听到序奏的锣鼓声就敲击节奏,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举手示意。(二)欣赏第一乐段。1.分句学唱主题旋律曲谱。跟琴用lu哼唱主题旋律。学生边哼唱主题旋律,边用四分节奏敲击小凳伴奏。2.再听音乐,思考:两次的主题旋律有什么变化?生跟随老师琴声模仿演奏。3.与老师配合进行主题旋律的表现。4.学生说一说第一乐段的曲调、速度、力度和情绪。(三)欣赏第二乐段。1.初听第二乐段旋律,随着音乐律动。第二次随着音乐律动。听辨原曲和变奏。2.加入鼓的节奏随音乐敲击。(声势:拍腿)3. 学生说一说第二乐段的曲调、速度、力度和情绪。(三)欣赏第三乐段。1.聆听全曲,用对应的方式表现序奏的锣鼓声和第一、二乐段的音乐,并为第三乐段选择合适的画面。2.随音乐跳秧歌步,哼唱旋律。第二次律动时一位学生加入鼓声。3.说一说第三乐段的速度、力度和情绪。(四)完整欣赏表现。结合图谱,随音乐完整表现。回忆全曲的曲式结构。 (一)欣赏序奏。1.出示锣鼓节奏谱,教师示范演奏。看着节奏谱,和学生以接龙的方式敲击节奏。(配上音乐)2.辅助学生听音乐,给予适当的提示。(二)欣赏第一乐段。1.出示主题旋律曲谱,分句教唱曲谱。提醒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哼唱。出示四分节奏的节奏谱,提醒学生敲小凳的方式和音色效果。2.教师适当用动作提示。师用钢琴示范演奏高低音区的转换。3.与学生配合进行主题旋律的表现。4.出示表格,帮助学生小结第一乐段的音乐元素特点。(三)欣赏第二乐段。1.播放第二乐段音乐,带着学生律动。提示学生律动时要聆听音乐的速度、力度,和音乐一起呼吸。教师介绍这一乐段音乐是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变化而来的。师用钢琴演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