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380992

人美版(北京)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6课 杂技艺术 (表格式)

日期:2025-10-27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905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美,北京,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cover
教学设计 相关领域 美术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关注文化与生活 1.单元教学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尝试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现人物动态和场景,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作品的呈现使学生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欣赏和评述能力,了解“物以致用”的思想理念,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提高环保意识。 2.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文化与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本课与本册《画日记》《大人国小人国》《参观海洋馆》《公交车站》《我们戴上红领巾》均有发掘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的关于某种场景的感性经验,结合自己丰富和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表现人物动态及场景的学习内容。 虽然在作品的呈现上有日记、绘画和拼贴等多种形式,但都凸显了本单元“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理念。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内容基础上进行提高,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组合人物动态及活动版画奠定基础。 3.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基本能够根据已有经验、通过思维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初步的体验、观察、探究能力。从造型方面讲,他们可以观察、记忆生活中场景,并进行描绘。 可能出现的问题:忽略躯干的变化,人物动态不丰富;画面添加过多琐碎内容,主体不突出。 解决方法:基于以上学生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是与其心理相顺应的特征,本课教学应在表现夸张、富有个性、生动的人物动态和场面方面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 4.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生活中某个特定场景的特点。 学生了解人物动态变化,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和场面的方法。 学生了解某种特定场合人物服装、发型、道具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欣赏、观察等活动,学习表现特定场景下人物精彩的瞬间。 学生通过感知、探究等活动,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感受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学生养成积累生活经验,为创作提供素材的习惯。 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得到提升。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学生学习表现某特定场合下人物的动作变化特点。 单元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表现生动的动态场景,构图注意主次、遮挡关系。 5.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可附教学结构图)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在本册《画日记》《大人国小人国》《参观海洋馆》《公交车站》《我们戴上红领巾》几课同为表现人物为主的“造型·表现”领域课业内容。同时,在一年级下册《自画像》《我的好伙伴》《雨中情》和二年上册《我爱我家》《节日里》等几课的学习中,对于如何表现人物造型及动态特点有了一定基础。 在未来的学习中,三年级的《北京的庙会》《我们在游乐园里》等课,学生还将学习一系列人物动态造型表现内容,本课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课教学无疑为之后课程的学习开阔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杂技艺术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学生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大胆创新与表现。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