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392967

人美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 11竖折 教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491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美,三年级,下册,书法,竖折,教案
  • cover
第11课 竖折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坚折的写法,,练习书写竖折时转折的写法。 2、技能目标: 学习坚折的写法,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在各种不同结构中的灵活运用。通过观察、拼摆、对比、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中国书法增强民主自豪感,做到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培养认真观察,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良好书写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坚折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 掌握书写竖折时转折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程导入 1、讲解介绍毛笔的历史,用蒙恬制笔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毕加索对中国书法的评价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用四个猜字谜以增加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3、用古曲《云水禅心》,调整学生学习的心境,制造学习氛围,以良好平和的心态为学习新课程做铺垫和准备。 学生聆听 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学生积极性调动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 本节课我们学习竖折的写法。竖折是在竖的末端向右折出。(板书;竖折) 2、观察笔画形态。 观察书中“山”“出”“皆”三个字竖折的位置及不同,强调“山”和“出”的笔顺不同,“出”字有两个竖折,上大下小,两个点,上小下大。皆字和规范字不同。注意:长短,倾斜,弯曲,角度。 3,组字游戏。 带有“山”字组2个字的词语; 4个字的词语或成语; 组一句古诗。 带有“出”字组2个字的词语; 4个字的词语或成语; 组一句古诗。 带有“皆”字组2个字的词语; 4个字的词语或成语; 组一句古诗。 (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山”字。 1、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山”字中的哪个笔画是坚折? 2、请同学们跟老师读贴,“山”字中的竖折都有哪些特点?(1)竖折由竖和折组合而成。(2)竖折的竖短横长。(3)折笔处近似直角。(以原碑图片为主进行讲解。)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山”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年到“山”字中的竖折从哪儿起笔,从哪儿转折,从哪儿收笔,还可以看到竖折的竖略有弧度,折左低右高。(以米字格图片为主进行讲解)。 学生指出“山”字中的竖折。 学生思考,并跟随教师读贴。 培养学生读原帖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组字游戏,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和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起来,增加对成语和古诗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原碑贴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米字格观察例字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字形的能力 讲解示范 分析笔画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竖折? 板书:起笔,逆锋。行笔,稍顿。收笔,回锋。 (注意)长短,倾斜,弯曲,角度。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在PPT上展示课本中的第三幅图,并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分析): (1)书写“山”字的竖折从哪儿起笔?怎样起笔? (2)怎样转折? (3)怎样收笔? (4)需要注意事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山”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竖折起笔、转折、收笔的位置与写法。 打开课件,用白板笔书写“山”字,学生观察,然后回放慢动作,巩固位置和笔顺。 让学生拼字模。增加自己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用毛笔给学习在黑板上用宣纸书写示范、讲解。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互结合。用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