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410932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赛龙舟

日期:2025-10-27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9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课
  • cover
课题:赛龙舟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三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三年级第一学期 -- 教材分析: (1)教材位置:《赛龙舟》是上海教育-出卷网-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用线条装饰的画》第2课的内容。作业要求是表现侧面人物动态整齐排列的划船姿态的画面,并能用有疏密的线条装饰龙舟。 (2)编排意图:本课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为用线条装饰的画,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画与贴的组合,尝试线条的长短、粗细及疏密的练习,学会表现装饰性和节奏性的画面,感受装饰美。三年级第一单元用线条装饰的画第一课《画与贴的组合》中的学习过色块和线条的组合表现以及大小的色块和疏密线条有机组合基础上,提出线条疏密、曲直的装饰方法,作业设计意图是学生掌握用线条装饰龙舟和侧面表现人物动态的基本绘制方法和要求,并让学生初步感受赛龙舟的团结就是力量和“你争我赶,力争上游”的精神之美。 (3)前后联系:《赛龙舟》(教学重点:比赛时侧面人物的动态,难点为龙舟的造型特征)与前面一课《画与贴的组合》(教学重点:色块和线条的组合,难点为色块的大小与疏密线条的对比)为一个系列,又为后面的《疏密的花纹》教学作好了铺垫。 学情分析: (1)现有基础: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单元用线条装饰的画第一课《画与贴的组合》中的学习过色块和线条的组合表现以及大小的色块和疏密线条有机组合,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绘制方法和要求,为《赛龙舟》奠定了基础。 (2)学习动力:端午节和赛龙舟的民间风俗与活动,学生有一点的了解,但是并不熟悉。抱着对赛龙舟的好奇心理,安排学生观看视频,模仿击鼓和划龙舟的人物,有相当的兴趣。从学生角度出发,以眼力大比拼的方式来捕捉龙舟造型特征,做到乐中学,学中思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赛龙舟的民俗活动及划龙舟人物的动态特点,学会表现划龙舟侧面人物动态的整齐排列,并能用疏密变化的线条装饰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模仿、比较、赛一赛的过程中,发现人物击鼓和划龙舟时动态变化以及龙舟的特征,学习用线条表现众多人物划龙舟动态的方法和装饰龙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动态整齐排列的装饰美,体会团结的力量和“你争我赶,力争上游”的精神,培养努力为建设富强的祖国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重点:赛龙舟时人物的动态。 教学难点:龙舟的造型特征和装饰方式。 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环节: 观赏与感受———模仿、比较与发现———观察与表现———展示与交流 (2)追求目标: ◆观赏赛龙舟视频,感受赛龙舟的气氛,了解赛龙舟的相关知识。 ◆眼力大比拼,找一找,赛一赛,细致观察中掌握龙舟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模仿赛龙舟中的人物,比较观察之后,掌握划龙舟侧面人物表情和动态的表现方法。 ◆在绘制过程,尝试运用装饰的手法———疏密、曲直变化的线条创意“赛龙舟”。 ◆在展示与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评以及学生思考与讨论,体会线条的妙趣横生。 (3)教学策略: ◆观赏观察策略:通过视频演示, 学生感受赛龙舟的热闹气氛,观察人物表情动作。 ◆比赛策略:眼力大比拼 通过小组比赛(找一找,龙的特征来自哪些动物)的方式,学生掌握龙舟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游戏策略:通过拷贝不走样游戏形式,学生模仿,观察与对比,掌握划龙舟人物表情和动态的表现方法。 ◆自评、互评策略:发现自己作品中亮点,提升自信。学习同伴好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屈原投江》,知道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 一、欣赏与感受 (一)播放赛龙舟的视频或出示相关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并思考: 赛龙舟的由来?赛龙舟中的人物有哪些?人物有哪些动态? (二)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感受。 (三)教师介绍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民间传统的体育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