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49766

1.1 百家争鸣 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3(53张PPT)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7429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百家争鸣,课件,人民,历史,必修,53张
  • cover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汉 代 宋 明 明 清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出现,比较成熟 立为正宗,成为主流 吸收佛道,形成理学 受到质疑,地位不动 儒家思想 专题分析 百家争鸣 第1课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因此西方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印度神学特别发达,中国人际关系特别发达。这在当时没什么不好,相反,清新、健康、务实是孔子思想的特点。孔子不太想自然的东西,更不愿谈鬼神,他认为先把人的事搞清楚再说。这种思想一直传下来,讨论人与人的关系讨论了2500年,使得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 导言 “百家”泛指数量多; 什么是“百家争鸣”? 三教:儒、释、道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 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 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 ③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 ④思想文化:“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深化理解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⒈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⒉儒家思想在吸收各家之长融合积极因素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墨子说:相亲相爱,别打了! 趣味百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儒家学派 2014年曲阜 祭孔大典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他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一己之力,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模式。 文雅君子 民族之魂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庙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孔府 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孔子生平简要介绍 没落贵族,生于春秋 以述为作,好古敏求 鲁国为官,志不得遂 周游列国,“丧家之狗” “大成至圣文宣王” 材料1 材料2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颜渊》 材料3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孔子的思想主张 材料4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颜渊》 (1)思想核心:“仁”、“礼” (2)政治思想:德治(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