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与美术》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设计立足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且多为学生不熟悉的甚至陌生的内容。了解鲁迅,了解鲁迅与美术的密切关系,了解版画,了解鲁迅与版画的关系,了解鲁迅所处时代的美术作品等等。在广泛理解概念和欣赏图片中,进一步体会鲁迅的伟大,以及他对中国近代美术发展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课程内容丰富繁杂,且多为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在陌生的对象进行欣赏评述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学生自身的主观性个性呢? 美术欣赏是学生认识作品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们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学生要让严禁隔阂心灵共同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去捕捉对作品的感受,处理作品中的信息,理性分析作品。然而大部分的学生对本课的第一反应就是:鲁迅和美术有关系吗?鲁迅不是出现在语文书里的么,怎么跑到美术课上来了呢?另外,还有学生对鲁迅是陌生并且不感兴趣的。那如何将鲁迅和美术,我们与美术搭建起联系的桥梁,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本课形成正面的看法?假如一味告知,很容易出现教师一讲到底的情况,造成教师十分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最终变成了“讲赏课”。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将课本内容与自身经历结合到一起? 我将以上备课前的思考,通过三个活动,尝试在课堂中将其解决。教学设计按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鲁迅的美术道路上的经历,对比我们学生自己过去对美术的体验。一条是鲁迅的语言特色,鼓励学生个性表达自己对作品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与美术的关系,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将前期对鲁迅的了解和对美术作品的感知结合,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知识构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唤醒学生对美术、对生活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关注。感受黑白木版画的独特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鲁迅与美术的关系,版画是什么。 教学难点:我们与美术的关系,版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碎纸片,固体胶,铅笔。 学生:自己喜欢的文章、诗句,纸片、较软薄的纸, 2B以上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阶段:鲁迅的童年 1、描述心中的鲁迅 教师:“鲁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但是今天鲁迅从语文书跑到美术书里就有意思啦。请你用简单的标签描述你心中的鲁迅。 学生自由发言,做好奖励加分。 学生通常先说出语文书中学过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名族魂。教师引导后会描述鲁迅的面部特色:浓眉、犀利的眼神、一字眉等。 、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引出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发言,给足学生表达的信心。 、了解鲁迅。进而利用学生不理解鲁迅和美术关系这一矛盾点来设计教学。引起学生的好奇而不是一味告知。 2、出示陈丹青对鲁迅的评价。 陈丹青对鲁迅的评价:“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和他们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卖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请学生来读一读,体验陈丹青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更鲜活的鲁迅。 3、鲁迅在童年时期就和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出示《山海经》中的插图。 教师:书中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胸膛长着眼睛的怪物……”对幼时的鲁迅有巨大的诱惑啊! 小组活动一: 大家还记得自己最早接触美术作品是什么时候呢? 你对那时的美术作品来讲还有魂牵梦萦的牵挂吗? 组内分享自己的经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