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458946

浙美版八下 10.中国书法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1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632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美版,八下,中国,书法,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 中国书法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 2.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了解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 学习难点 体会书法的结构法则和构成要素 学习流程 视频导入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书法。 引出课题:中国书法 学习任务 1.知道中国书法的几种字体并能简单辨认。 2.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 3.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三、字体的演变及特点 1.寻找身边的书法. 2.小组讨论:从搜集到的材料里中找到你认识的字体,它们是什么字体,它们的演变顺序是怎样的?,每种字体各有什么艺术特点? 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图画特征是否明显)(字的形状结构)(笔画的特点 ) 中国字体演变过程: 3、完成连线题: 甲骨文 字体修长、规则对称、线条婉转流畅、粗细一致 象形意味稍弱 笔划运用增多 金 文 图画特征减少、已有笔划的雏形 小 篆 图画特征明显、象形意味重 隶 书 字体方正、点画精美 楷 书 结体偏扁 完全脱离象形符号 笔划成熟有圆转改为方折 四、永字八法。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五、 书法的基本法则和构成要素 1、观看视频、体会书法大师从自然中得到的启发。 2、展示伯远帖中的“宝”字,教师进行分析,揭示书法的结构法则。 3、展示ppt“不”字与体操运动员的图片,小组讨论寻找“不”字是怎样体现“动态中求平衡”的? 4、通过分析《伯远帖》引导学生理解在书法中一行字、整个篇幅都在遵循书法的结构法则和构成要素。 六、巩固提高 小组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欣赏讨论任选选三大行书中的一幅进行欣赏讨论,说说作品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七、作业 自选一幅书法作品进行分析。 1 板书设计 中国书法 甲骨 金文 篆 隶 草 楷 行 动态中求平衡 自 我 反 思 附件1: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金文 金文是指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是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字的总称。商代后期,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古人称青铜器为吉金,金文故此得名。金文又称钟鼎文,钟是乐器,鼎是炊器。古时贵族人家鸣钟召众,煮鼎为食,而钟与鼎上一般都铸刻有铭文。 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汉隶 起源于战国,孕育于秦国,形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复兴于清代。从战国末到西汉这400年间隶书的发展过程,学术界称为“隶变”。 楷书 楷书起源于魏晋时代,南北朝时分流发展,到隋开始融合,入唐以后开始成熟并出现了众多楷书艺术家.楷体的发明者———钟繇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 草书 章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