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77047

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汉字变成画(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691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课
  • cover
课题: 《汉字变成画》 章节名称 有韵味的水墨画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中国画的笔墨变化已有一定的认识,对中国画的笔墨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本课主要要求学生对墨色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对汉字的演变已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学习能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魅力。但是,如何通过对象形文字的想象装饰,达到书画结合的效果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设计一些有坡度练习,比如通过欣赏、平板电脑上尝试练习等,以此增强孩子们的直观体验和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国画中浓淡墨色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通过墨色及笔画的变化书写文字,学习将多个象形文字合理布局组合成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体验中根据字形与字意, 进行创意联想,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布局将多个象形文字组成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兴趣,感受笔墨书写与创意国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尝试通过笔墨的变化把多个象形文字进行合理布局 教学难点 国画布局中虚实与疏密的合理安排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从中知道几个简单又实用的象形文字,以“鱼”字为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在教学中,以平板和感应笔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以象形文字为载体,在学生已有国画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书写象形文字,体验发现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墨线的粗细变化能写出更有韵味的象形文字。凭借电子平板易修改,高模拟,好上手等特点,降低学生书写象形文字的难度。多字书写,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变成画的方法:多个象形文字组合成画。 接着,通过作品对比,修改学生作品,欣赏优秀作品,分析了解画面安排要突出主题,国画的布局的方法有:近实远虚,疏密结合。通过简便的修改功能,以教师帮助修改,学生互改,学生自改等方式,每位学生获得一份不错的构思图,明确作业要求后,落实在宣纸上。减少学生对于陌生国画题材创作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绘画激情。作品展示,教师即时评价,学生互评,自评,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升华本课立意,提高学生对名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形式发放多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用自己的思维,主动地,自主地,开放地探究笔墨的特性,掌握国画的布局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 内容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视频欣赏 揭示课题 以视频导入,让学生发现视频中的象形文字,并揭示课题 4分钟 1、教师出示PPT播放视频并引导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让我们边看看边找找有哪些象形文字? 2、老师附板书:鸟、山、水、象、日、林、田、草 3、教师归纳:象形文字是中国最初的文字, 它是祖先为了记事的需要,通过描摹事物的方法产生出来的,多么伟大!瞧…… 教师播放“鱼”字的演变过程,同时辅以解释“鱼”就是这样从甲骨文—篆书—隶书一直到楷书,逐步演化而来。 4、板书:汉字 (设计说明:通过视频欣赏,激发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 1、学生交流 2、学生仔细看板书 3、学生观看“鱼”字的演变过程,同时观看PPT演示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 通过视频欣赏,快速导入今日学习内容,边看有趣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象形文字的喜爱,提高本课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可感。 二、尝试体验 学习创作 环节一:通过用笔用墨技法的复习,鼓励学生尝试书写象形文字,发现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墨线的粗细变化能写出更有韵味的象形文字 1、教师PPT出示象形文字样子,邀请同学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象形字写一写同时巡视指导 2、教师交流评析学生作品,明白可以运用浓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