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77411

2022届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文艺作品的诀窍和使命是从生活表象中提炼暖的力量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0次 大小:1205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2届,提炼,表象,生活,是从,使命
  • cover
2022届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文艺作品的诀窍和使命是从生活表象中提炼暖的力量 导语 法国19世纪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艺术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泰纳说过:“文学的真正使命就是使感情成为可见的东西。”对于文艺作品来说,如果没有真挚的情感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很难在群众中获得心灵的共鸣。文艺作品一旦脱离现实生活,忽视社会热点,就不会形成共情,也必然丧失传播的基础。文艺创作应走进生活,贴近群众,带着温暖远行,充满人文情怀,积蓄温暖力量。 文艺作品的诀窍和使命是从生活表象中提炼暖的力量 (标题使用判断句,彰显主题。) ①电视剧《小舍得》播出后,与《小别离》《小欢喜》一样受到关注。荧屏里的那些面孔、声音与心事,化为坊间热议的话题漂流在街巷中、楼宇间、餐桌上。作为原著作者的我,观剧时更是五味杂陈。 ②有人曾问我和电视剧创作者:“这些年,为什么持续关注教育题材?”我的回答是,并非刻意去寻找,而是这个关涉亿万家庭的现实题材找上了我们。(开篇由介绍《小舍得》等电视剧的热播引出文艺创作的话题。) ③“小系列”的创作,来自社会热点的触动。6年来,“留学热”“起跑线之争”“亲子关系”等热点话题相继走进我们的视野。曾经的媒体人经历,促使我们去寻味热点背后的时代投影。2014年,上海浦东机场“小候鸟们”与家长依依话别的场景;2016年,浙江镇海中学老师感慨“社会发展飞快,家长的经验不够用了”;更别提,媒体上关于“课外补习现象”的连续报道,都引发了大家的普遍共鸣。我们的笔触或镜头就以这些热点为起点,并以此为“小系列”带来时代视野和浓郁烟火气。(现实性分析。“小系列”作品走红的原因之一:触动社会热点。) ④“小系列”的创作,还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深挖。我们像媒体人一样,持续深挖题材。如调研沪、杭几十家教育机构,深度采访200多位家长和学童,将其化作《小舍得》中的真实细节和人物逻辑。又如,在对长三角数十所城市中学、小镇中学、山区学校的走访中,我们与近300位中学生面对面交流,看到了各种“少年心事”,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小欢喜》的人物原型。有时,一句无心之语就为剧中人物找到了“内心的钥匙”。(现实性分析。“小系列”作品走红的原因之二:深挖现实生活。) ⑤“小系列”的创作,也来自与受众的互动,包括他们的直接点题。《小别离》的热播,使“小系列”从一开始就拥有了垂直受众人群,他们的审美需求让创作带上了网络时代内容生产的互动因子。《小舍得》就起步于公众的期待:2016年,我随手在朋友圈转发一则关于“课外补习现象”的报道,结果出现了大量跟帖、点赞。很多人跟我说,可以写写这个题材,写写“补习的苦和难,写写我们这些家长”。收集素材时,这些点题的朋友甚至主动带我去培训机构调研。这样的采访让我明白:当文艺关注大众所关注的生活,大众就会关注文艺的存在和价值;如果作品无法产生热度,也许是因为你离他们还不够近。(现实性分析。“小系列”作品走红的原因之三:与受众充分互动。) ⑥“小系列”的创作,是因为与普通人的共情。今天的影视作品,唯有真实才能打动观众,“小系列”以真实叙事为目标,意味着它得直面生活的表象,直面普通人的真实处境。我们努力深入人物的内心,如《小舍得》中,随着“补习”的加码,南俪等人在“舍”与“得”之间彷徨,令观众代入到他人的生活中,以他人的经历经验来审视自己。 ⑦创作中,我们努力让作品染上一抹具有人文关怀和教育洞察的暖色,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用一种正大的价值观去影响人们的选择。当然,小说和电视剧不能靠说教来引领受众,而应是艺术手法、情节逻辑、场景呈现、情绪感染,与受众达成“共情”,在共情中让内心变得柔软,思考便悄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