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目标: 知道中华民族是由 56个民族组成的,了解民族分布特点。 知道我国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做出了贡献,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事例。 2.让学生知道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加深对“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老师演唱《爱我中华》片段。1.56个星座,56枝花指的是什么?(56个民族)2.56个民族相亲相爱,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板书课题) (二)学习过程: 活动一: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 之前,我对我们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在全校 1020名学生中,汉族学生 980人,少数民族学生有 40人。你有什么发现? 这是我们学校的情况,再来看看我们国家的情况,请看课本 54页右上角的饼状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少。评价:你真聪明!) 小结:在 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板书:汉族),其他 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板书:少数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评价:你知道的真多!真厉害!) 少数民族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请大家拿出 1号信封,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材料,仔细阅读分析,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你从哪个材料得出的信息?哪位同学的结论一样,但是方法不同?(文字资料,详实。表格资料,条理清晰。图片资料,直观形象。) 方法总结:资料的形式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资料,特点不同。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料。不同类型的资料,结合着分析,收获会更大。 小结: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混合居住的现象称为“大杂居”(板书)。少数民族在某个区域集中居住的现象称为“小聚居”(板书)。各民族间交流越来越频繁,呈现出相互交错的特点。(相互交错) 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流有什么好处呢?(指名回答) 各民族之间该如何相处?(指名回答:团结,互相帮助,和睦......) 7.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如何规定的。(学生齐读) 活动二:各民族 过渡: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很久以前,各民族就在交往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格局。我国西南地区的茶马古道就是最好的见证。 请大家阅读56页活动园的内容,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学生自读材料,老师提醒提笔圈画关键信息。) 学生汇报,教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上总结。(政治上,维护了地区的稳定。经济上,西南地区和民族形成了相依相存的密切关系。文化上,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窄窄的古道,就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这么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再来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感受一下“丝绸之路”中的民族交融。请大家拿出 2号资料袋。拿到 A资料袋的同学研究政治方面。拿到 B资料袋的同学研究经济,拿到 C资料袋的同学研究文化。各有分工,开始。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 学生汇报,先主汇报人汇报,然后其他组员补充,然后其他小组补充。其他人对汇报人评价。教师评价总结,分政治,经济,文化。 小结:丝绸之路使沿线的各个民族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各民族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渐的谁也离不开谁。(板书:谁也离不开谁) 活动三:拓展延伸 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契机,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