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50036

江苏省睢宁县新世纪中学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教案(七年级下)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736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苏省,宁县,新世纪,中学,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教案
  • cover
主备人 责任校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时重点 1 三条平行线性质的推导 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时的过程 相关考点 内错角相等  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贴近生活情境创设 我们可以把笔直的马路的两边近似看成两条平行线,人们走过的路径近似看成一条直线,把其抽象为数学图形,随之演示课件,利用课件给出下图,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 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出“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展现人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活动一 教师让每名学生利用三角尺在练习本上画出两条平行线,然后用第三条直线去截,找出其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首先让学生猜测每对角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量角器测出每对角的大小关系,然后再画两条平行线,用剪刀剪下每一对角,通过截拼得出每对角的大小关系. (如图) 找同学归纳每对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老师并板书平行的性质:(一)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符号语言:∵a∥b,∴∠1=∠5.(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符号语言:∵a∥b,∴∠3=∠5.(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符号语言:∵a∥b,∴∠3+∠6=180°活动二(课本P12议一议)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说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如图∵a∥b( ) 如图∵a∥b( )∴∠1=∠2( ) ∴∠1=∠2( )∵∠1=∠3( ) ∵∠1+∠3=180°( ) ∴∠ =∠ ( ) ∴∠ +∠ =180°( ) 老师通过让学生猜一猜,量一量,拼一拼,回顾旧知识:三线八角.  从“感性”上去认识.用实践去检验自己得到的结论.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去归纳结论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三典例示范例1、 如图,已知直线a∥b,∠1 = 50°,求∠2的度数.解:∵ a∥b(已知), ∴∠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 1 = 50° (已知),∴∠ 2= 50° (等量代换).变式1:已知条件不变,求∠3,∠4的度数?例2、如图,AD∥BC,∠A=∠C.AB与DC平行吗?为什么?解:AB∥DC∵AD∥BC( )∴∠A=∠ABF( )∵∠A=∠C( )∴∠ =∠ ( )∴ ∥ (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四知识应用1.如图1,若AB∥CD,∠1=45°,则∠2= .2.如图2,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沿折叠,若,则 . 3.如图3,,,则 . 进一步理解“平行线性质”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平行线性质”的运用.注重夯实基础,检验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提高运用拓展 1.如图,EB∥DC,∠C=∠E,求证:∠A=∠ADE.2.在图(1)、图(2)图(3)、图(4)中,AB∥CD,说明∠A、∠E、∠C的等量关系.图(1) 图(2) 图(3) 图(4) 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学会类比,将知识升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7.2平行线的性质一、平行线性质: 二、典型例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知识应用 课后盘点自我反思 1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2 通过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及时补充、完善,从而得到平行线性质.3 要求学生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加以描述,培养孩子们数学说理能力.4 如果学生不能得到恰当的性质,教师一定要肯定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发言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纠正. 内错角相等 1 2 A B D C 1 A E D C F G B 图2 图3 图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