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503532

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14《走一步,再走一步》-部编版 含答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0次 大小:834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走一步,再走一步,-部
  • cover
初中语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要点: 一、重点 1. 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体会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 2. 学习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人物心理、展现人物性格。 二、难点 1. 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其蕴含的生活哲理。 2. 尝试从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课文精析: 一、整体感知 1. 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心理学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宇宙间》等。 2. 文章概览 这篇文章是莫顿·亨特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作者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有一次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中途,就再也上不去了,陷入了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按照父亲的指挥,他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来,终于脱了险。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使其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也成为他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二、重点研读 (一)描写准确恰当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对人物性格和文章中心起到了渲染、突出的作用。如对“我”和父亲的语言描写,就表现出了“我”的胆怯和父亲的耐心细致。对“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当“我”被弃于悬崖时,“我”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找出描写作者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语句,并分析。 明确:“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写出了我委屈、迷惘、后悔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结合文中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明确:“我”的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他抓住了这一进行攻坚克难精神教育的好机会。他深知孩子的路要靠自己去走,不合适的“扶”是害而不是爱,因为孩子总是在一次次历练中锻炼出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的。当然,不给手电光生硬地命令“我”在黑暗中爬下这种简单化做法,也许会导致“我”心理崩溃、自暴自弃,“我”的父亲采取边鼓励边指导的做法终于获得了成功。这也告诉我们: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精神不仅需要科学的理念,而且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手段。 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了几个变化过程? 明确:最初:毫无信心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继而:信心萌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随后:信心大增 “再一次,我做到了。”最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