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508356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419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第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 cover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2.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新中国成立初期,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得益于开展(  ) A.三大改造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大跃进”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4. 1954年9月,李某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亲历的活动应是(  ) A.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决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5.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西藏和平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6.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7. 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在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近现代科技成就中,为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是(  ) A.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 C.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 8. 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9.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其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6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推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1. 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 (  ) A.民主集中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 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