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下) 生物 3.1 土壤里有什么 学案 同学们,本节课你需要完成以下关卡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知道土壤中的非生命的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质 3、了解地球上土壤的形成过程 【情境导入】 中国自古就有五行学说,五行之中就有土。古人认为土是自然界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 土壤,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那么,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第一关: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实验1】观察土壤的纵剖面 (1)取样: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挖一个长、宽深分别是50×50×30的土坑,取少许土壤样本。 想一想:应该取哪一层的土壤做样本?_____用什么工具观察?_____ (2)观察 土壤的结构 土壤结构 土壤生活 位置 _____层 小动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土壤的最表层 _____层 植物根系大量分布,也有土壤动物分布 土壤的上、中层 _____层 少量根系及微生物 土壤的最低层下面是岩石 问:土壤中有什么 (3)将土壤恢复原样(为什么:防止土壤环境收到破坏,有利于土壤生物的正常生活) (4)填写观察报告。 第二关: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有哪些呢?(有空气吗?有水吗?还有……) 【实验2】探究:土壤中有空气吗? 现象:往土壤中加水,发现有_____冒出 结论:土壤中含有_____ 解释:土壤疏松多孔,有空气进入 思考:如何测定土壤中到底有多少空气 [替换法] (1)用工具取出一定体积的土壤,用直尺量出长方体土块的长、宽、高,根据体积公式算出土块体积为V; (2)将土块放入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直到刚好浸没土块上表面,记下量筒中两次水的刻度差即为倒入容器中水的体积V1; (3)重新在另一相同的烧杯中放入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用量筒取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直到刚好浸没铁块上表面,记下量筒中两次水的刻度差即为倒入容器中水的体积V2。 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可按如下公式计算:_____ 讨论:1、在利用“替换法”测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中应该控制的实验条件有哪些? 答: ①土块和铁块的长、宽、高相等。 ②两只烧杯应完全相同。 ③使用同一只量筒加水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块,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答:土壤是_____的,铁是_____的,水能向土壤内渗透,不能向铁块内渗透。 3、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 【实验3】探究:土壤中有水吗? 现象:加热土壤后,烧杯壁上出现_____ 结论:土壤中含有_____ 解释:土壤中的水受热蒸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实验4】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 现象:土壤变____,有____味、冷却后质量变____ 结论:土壤里含有_____ 解释:有机物易燃烧炭化,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常有 一股焦味。 讨论:土壤中有机物的来源和作用? 来源: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作用:为土壤动物提供_____,为植物提供_____,增强土壤肥力。 【实验5】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无机盐? 现象:溶液蒸发后,蒸发皿中有____色小颗粒的晶体析出 结论:土壤中含有可溶性的_____ 解释:溶于水的无机盐在水分蒸发时析出 总结: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的作用: 空气: 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水: 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 有机物:提供养料 无机盐:固定植物根系,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课内讨论】1、土壤中存在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_____ 2、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组成及状态是怎样的? 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____、____、____三态。土壤固体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占固体部分____%左右。 3、有人在土壤中还发现了塑料、泡沫等,你认为这也是土壤的组成吗?_____ 土壤污染:(1)工业“三废”污染 (2)农业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含磷洗衣粉等 (3)生物污染:未经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