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631897

【精品解析】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1103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下,考试,模拟,第一次,历史,文综
    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高三下·黔东南模拟)“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编志、修谱的良好传统。而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中国许多家族都有叙家谱、族谱的习惯。家谱、族谱文化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家国情怀的浸润 B.宗法制度的延续 C.分封制度的发展 D.农耕文化的传承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谱也称宗谱、族谱、家乘、祖谱、房谱等,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或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的形成是以家庭为单位,正是体现了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的精耕细作经济,是属于农耕文化,故D项错误; 根据题干“家谱、族谱文化反映了……”可知侧重的是家庭,而非国,故A项排除; 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瓦解,题干体现的是宗法观念的延续,故B项排除; 分封制是周王室对诸侯进行分封的制度,与题意无关,故C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答题的关键是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 2.(2018高三下·黔东南模拟)《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 A.注重农业时令 B.尊重自然规律 C.重视历法指导 D.强调精耕细作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及“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体现了古代农业既注重农业时令,又注重耕作技术,体现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注重农业时令、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重视历法指导是《吕氏春秋》所介绍中的,未涉及到《氾胜之书》中的材料,概括不全面,故AB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和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说明古代重视农业生产,这有利于精耕细作,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一般。 3.(2018高三下·黔东南模拟)“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已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  ) A.格物致知 B.经世致用 C.知行合一 D.明道救世 【答案】A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可知要贯通,必须要花功夫,格一物,需由近及远,层层而进,体现了宋明时期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经世致用是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形成,主张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题干中未涉及到社会现实问题,故B项错误; C知行合一是明中期思想家王阳明提出,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与题干探究事物无关,故C项错误; D明道救世是顾炎武的思想,明道就是明白道理,救世就是要对社会有贡献,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可以看出材料强调通过实践去验证理的存在,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4.(2018高三下·黔东南模拟)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向”,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这些做法(  ) A.消除了吏治的腐败 B.客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