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657365

2021年秋季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卷 03(必修一、二全册)(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7840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解析,原卷版,二全册,2021年,秋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秋季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卷 03【人教版】 (范围:必修一、二全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消除诸子矛盾 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实现长治久安 【答案】A 【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推行的目的就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这里材料中的“疑生争,争生乱”从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这里的“立适子”即嫡长子继承制。通过嫡长子继承制,保证贵族的世卿世禄,故此题应选C项。选项A,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内在纽带,目的在于分封制。选项B,消除诸子矛盾错误,只能是解决矛盾。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障分封制的目的,保障分封制传承秩序的稳定,继而通过分封制达到长治久安,故目的不在长治久安,故D错。 2.秦朝倾国家之力,征发70余万人建造了一座宏伟陵墓———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倾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军事民主制的作用 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村社组织的健全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央集权制度可以保证建设一些大型的工程,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选项C正确;小农经济发展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非军事民主制,排除B;秦朝的地方基层组织是里长制,而非村社组织,排除D。 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明、清 C.隋、唐 D.宋、元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因此秦汉、隋唐、宋元时期君权、相权,互为节制,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5.白居易《观刈麦》诗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中反映了我国古代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C.小农生活面临的艰辛 D.存在严重的封建剥削 【答案】C 【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