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66403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 1.3《力矩和力偶》 课件(8张PPT)+教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1526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PPT,8张,课件,力矩和力偶,选修
    《力矩和力偶》教学设计 教材选用 人民教育-出卷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2-2第一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选修2-2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中选修系列模块之一。本模块知识内容分为物体的平衡、材料与结构、机械与传动装置、热机和制冷机五部分。本节学习的内容是物体的平衡的基础。 在该模块物体的平衡这一章中主要内容包括: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平动和转动、力矩和力偶、力矩的平衡条件、刚体平衡的条件和物体平衡的稳定性。力矩是研究平衡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课的讲解内容,对于学生深刻理解平衡问题,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奥秘具有重要作用。 内容分析 在必修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已经建立起了平动的基本概念。本节课中通过两个简单易操作的典型实验,再经过猜想、分析,进而得到力矩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通过对力矩和力偶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力矩的定义及基本特点; 力偶的定义及简单应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能够观察和描述实现现象,但并不完全具备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将知识由特殊推广到一般,进而把抽象知识概括为物理概念的能力。 在学习兴趣方面,高一下学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有所发展,但直接兴趣才是学生加强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巧妙连贯的两个物理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通过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本质。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实验现象的展示,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机理内涵的深刻理解目的。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必修一中已经掌握了平动问题中力和运动的关系; 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杠杆平衡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结合实验现象,理解力矩的概念,力和力臂的乘积; 通过实验现象,结合理论分析,理解力矩的矢量性。 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 经历力矩矢量性探究的全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体会透过物理实验现象看本质; 经过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探究以及逻辑推理,体会“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一系列的完整连贯的实验和问题驱动法,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去求知欲,在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理解力矩的定义及其矢量性 教学难点 力矩的矢量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引入 学生实验 找一个男生一个女生配合完成游戏,规定游戏要求。 提问:为什么力气小的女生反而获胜? 游戏:力气大的男生站在门外距离门轴近的位置推门;力气小的女生站在门内距离门轴远的位置推门。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想。 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引发学生上课开始前的共鸣,同时,用一个有悖于正常认知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深度思考。 新课教学 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相结合 分析引入实验:力气小的女生反而获胜,说明游戏不公平,不公平的原因就在于力的作用点不同。由此说明,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作用点、力的方向有关。 引入力矩的定义:力和力臂的乘积。 对力矩的单位N m进行简单分析:力矩的单位与功的导出单位相同,但是力矩的单位不能写作J。因为功是力和位移矢量的点乘,而力矩是力和位移矢量的叉乘。实际上,1N m的力矩作用一个全转,恰好需要2 焦耳的能量。 提问:力矩是一个矢量还是标量? 提问:什么时候L型铁架顺时针转动,什么时候逆时针转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总结提升: 规定使物体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