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 为消费者提供食物 1、生产者指的是 。 2、消费者指的是 。 3、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 。 为什么? 绿色植物 动物 吃与被吃 绿色植物的体内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内贮存着能量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产物--淀粉 条件--光 淀粉的检验 变蓝-有淀粉产生 不变蓝-无淀粉产生 淀粉遇碘变蓝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暗处理的目的 让原来叶片中的淀粉 全部转运和耗尽 变量的控制 1、设置对照 2、有光--无光 用黑纸片将叶片一部分遮盖 形成有光和无光的对照 隔水加热 水----控制温度 酒精---溶解叶绿素 实验现象 --有淀粉产生 被黑纸片遮盖部分:没变蓝 --无淀粉 未被黑纸片遮盖部分:变蓝 实验结论 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实验步骤: 1、暗处理 2、遮光(照射) 3、脱色 4、漂洗 5、染色 6、显色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 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 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 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想一想? 1、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有 淀粉吗? 2、只有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吗? 下列“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叶片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加碘液 ④③②⑤①⑥ 请解释“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 1、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 2、光照前,把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 。 3、把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其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4、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的目的是 。 5、观察现象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 。 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
课件网) 第四章 绿色植物 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目的要求 1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 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试验步骤: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为什么要暗处理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为什么?) 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讨论 1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你通过什么判断的? 2 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 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暗处理一昼夜? 讨论: 1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你是通过什么判断的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遇碘变成蓝色,说明这种有机物是淀粉。 为了对照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 步骤1:是为了使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步骤2:遮盖一部分叶片的原因是设置对照:看光是否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有光时,有淀粉的产生;无光时,无淀粉的产生。) 步骤4: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步骤5:用清水漂洗是为了使叶片软化。滴加碘液是为了观察有否淀粉的 产生。 (淀粉的特性:淀粉遇碘变蓝色。) 进一步探究 光是否是绿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