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圆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月相变化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感官观察月亮。 2、能记录月亮的形状。 3、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能制作月相模型。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月亮不同的形状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克服困难长时间观察月亮,感受天空星球的奇妙运动。 3、能不迷信权威,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亮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状的变化是月相的变化。 难点:通过探索,让学生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观察记录表、圆纸片、剪刀、笔,把每天月亮的形状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导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大家先来听一个神话故事。 教师课件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师提问:故事听完了,故事的内容是真实的吗? 这只是一个神话,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是圆圆的月亮我们倒是经常看到,你们都观察过月亮吗?大家观察到的月亮每天都是圆的吗?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中的故事。 生:不是真实的。 生:月亮形状不总是圆的。 探究与发现 课前观察 师:你都看到过什么样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把你看到过的月亮的形状画在纸上。 3、教师课件展示月相图,讲解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状的变化是月相的变化。 结合课件讲解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并把月相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提问:观察月相图,你能看出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老师结合课件讲解:月相先是由缺变圆,亮面在右侧,然后再由圆变缺,亮面在左。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学生说出自己看到过的月亮的样子。 学生画出看见过的月亮的形状,并与同学交流。 学生理解什么是月相。 按顺序整理月相图,并展示结果。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月相变化的规律。 结合课件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应用与拓展 1、利用科学活动手册,读儿歌,找月亮。2、做月相模型。 画轮廓、涂色、裁剪、粘贴 指导学生做月相模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相应的月相。 分组制作月相模型,回家贴到窗户上。 四、布置作业: 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坚持每隔几天观察月相,农历二十以后,要在早晨观察。 学生课下坚持观察月相并记录下来。学期末进行展示。 板书: 月亮圆了 月亮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就是月相变化。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