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695795

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幻灯片33张) 2021—2022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94297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九年级,语文,编版,学部,2022
  • cover
(课件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 预 习检 测 学习目标 壹 贰 叁 肆 目录 伍 合 作 探 究 质 疑 解 答 陆 柒 归 纳主 题 捌 拓 展 延 伸 壹 学习目标 壹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会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 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贰 预习检测 贰 生难字词 箱箧( ) 珐琅( )( ) 眼花缭乱( ) 惊骇( ) 赃物( ) 晨曦( )劫掠( ) qiè fà láng liáo hài zāng xī jié 题解 从标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本文的体裁是书信 沟通的双方是雨果和巴特勒上尉 沟通的话题是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看法。 公开信 标题形式 事件 对象 文种 就……致……信 背景资料 写作背景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他们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叁 初步感知 叁 初步感知 齐读课文 思考: 1、 信的正文写了哪些内容?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态度? 3、雨果对圆明园和英法联军分别是什么态度? 肆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默读课文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在文中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肆 赞美圆明园 “世界奇迹”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 概括 具 体 概括 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号称 “万园之园”.历史上的圆明园, 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 园(万春园)组成。 创境激趣 圆明园 圆明园还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被毁前的圆明园 被毁后的圆明园 被毁前的大水法 被毁后的大水法 被焚毁之前的圆明 园海晏堂照片,堂 中的12生肖铜像栩 栩如生 被毁之后的圆明园 海晏堂照片局部, 12生肖铜像荡然无存 上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左两图:焚毁后圆明园的断垣残柱 伍 合作探究 2、就是这样一个“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却被毁于一旦,雨果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请快速默读(4-10)段,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伍 合作探究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讽刺劫掠者 谴责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陆 质疑与解答 陆 质疑与解答 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柒 归纳主题 柒 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谈谈你的看法。 他是一个正直、有良知、是非分明的人,他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立场,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批判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总结 主题探究 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