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 ) ①太阳能 ②天然气 ③可燃冰 ④风能 ⑤地热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以前,我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而自豪;现在,却有“地大物薄”之说。由“地大物博”变为“地大物薄”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种类较少,利用率非常低 B.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C.人口总量增长,破坏浪费严重 D.自然资源总量不足 3.21世纪是人类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下列漫画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太阳经济 B.小鱼的哀求 C.有家难回 D.所剩无几 图3?1 4.自宿迁市启动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以来,一辆辆公共自行车自由穿行于宿迁的大街小巷,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关宿迁市推广公共自行车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节约资源 B.为了出租自行车,收取租金 C.便于市民出行,缓解交通压力 D.传递“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的理念 5.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费的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中学生的义务。下列习惯不可取的是( ) A.充分利用每一页纸 B.上学不用私家车接送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随手关灯,少用空调 6.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会带来水土流失。下面关于水土流失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就是土地沙漠化 ②水土流失可带走表层肥沃的土壤,使土壤肥力下降 ③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般植被覆盖率较低 ④东部平原地区不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图3?2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沙漠 图3?2 8.我国东北山地和青藏高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林地 草地 B.林地 耕地 C.草地 林地 D.草地 耕地 9.图中②④的界线大致是年降水量_____等降水量线( ) A.1 200毫米 B.800毫米 C.400毫米 D.200毫米 10.我国半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旱地 B.水田 C.草地 D.林地 1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下列属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是( ) A.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开采地下水 D.建设“海绵城市” 12.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读下面表格,回答13~14题。 耕地 水资源 北方地区 62% 17% 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地区 38% 83% 13. 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耕地和水资源的配合状况是( ) A.耕地多,水资源多 B.耕地少,水资源少 C.耕地少,水资源多 D.耕地多,水资源少 14.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我国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D.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图3?3 15.读图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大 D.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广大 16.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4年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线受水省市供水水量有效提升,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开始回升,城市河湖生态显著优化,社会、经济、生态、减灾效益同步显现,已经成为沿线大中城市的生命线。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本解决了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利用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