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45147

济南版七上生物 2.2.2.1鱼类 教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4341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济南,生物,2.2.2.1,鱼类,教案
  • cover
《鱼 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设计“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 (2)通过对鱼的相关信息的搜索和展示,提升学生对信息筛选、分析、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的生命观。 (2)通过水生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二、教材解读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济南版)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的第二节内容。第二节内容通过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再与无脊椎动物进行比较,总结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本节课主要学习最原始的脊椎动物———鱼类,通过对鲫鱼的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本节内容在学科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本节和本章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三、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具有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常识,但究竟是鲫鱼的哪些器官影响它的水生生活,是学生感兴趣、想知道的知识。七年级的好奇心强,兴趣浓厚,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放手让学生自己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动手和动脑观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最后得出结论,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1.实验材料:鲫鱼、夹子、硬纸板、纱布、橡皮筋、玻璃棒、凡士林等。 2.准备课件、视频、flash动画、活动单、知识树磁力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预习 三、课堂活动 活动一: 观察鲫鱼的外形 在我们学校生活很多小动物,老师考考大家,萌兔乐园、菜菜鸟吧、诺诺龟族社团分别生活哪些动物?我们班级的鱼缸里(播放视频),小游园的池塘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有哪些特点,右哪些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从这节课开始来一一认识这些动物,这节课让我们以鲫鱼为例,一起学习鱼类。 分享电子课本、flash到学生平板,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检测,发现教学起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让我们仔细观察鲫鱼的形态和结构,观察时请注意以下要点: 看一看: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身体呈什么形态?体表有什么?鱼口的开合与鳃盖的张合之间什么关系? 摸一摸:触摸体表有什么感觉? 认一认:鲫鱼的各种鱼鳍。 看一看:鲫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 想一想:(小组讨论) 1.各种鳍在鲫鱼游泳时起什么作用? 2.鱼口的开合与鳃盖的张合,在鱼的水生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3.侧线在鱼的水生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解释:侧线由一排小孔组成,与体内的神经相连。 生:小白兔、小鸟、乌龟 生:鱼、青蛙、乌龟 学生自学课本、点击flash学习鲫鱼的形态结构,完成检测。 根据提示问题仔细观察,认真动脑思考,积极表达交流、完善补充,得出结论。 生: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 生: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生:体表有鳞片覆盖,粘滑,可减少游泳阻力。 生:胸、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前进后退,尾鳍控制方向。 生:鱼口的开合与鳃盖的张合交替进行,是鱼在呼吸。 生: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