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5991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1课时 捐书活动 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384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1课时
  • cover
北师三上第三单元《加与减》 第1课时 捐书 课题 捐书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三、四年级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哪个年级捐的多,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在强调基本算法的前提下,还渗透了估算和简算,把笔算,估算,简算巧妙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三算独立的现状,同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运用”中获取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探索连加算法时,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更有效的掌握新知识。本节课我创设了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估算,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猜想,探究,交流。比较每种算法的特点,突出竖式计算的优点,让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师:六一前夕,学校举行了一些活动,图中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吗?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 学校正在举行捐书活动。 ? 从表格中知道,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和95本。 ? 从表格中也可以知道,四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和98本。 师: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可以把每个班捐书的数目取整百数或整十数,那么这两个年级捐书的总数都可以用算式100+100+90=290计算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年级捐书的数量都超过了290本。 生2:我们可以把每个年级的三个班捐书的数量分别作比较,三年级(1)班捐的118本比四年级(1)班捐的103本多出了15本;三年级(2)班捐的104本比四年级(2)班捐的109本少5本;三年级(3)班捐的95本比四年级(3)班捐的98本少3本。这样综合起来看,三年级捐的比四年级捐的还要多15-5-3=7(本),所以三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设计意图:以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说: ? 三(1)班和三(2)班共捐书多少本? ? 三(1)班和三(3)班共捐书多少本? ? 三(1)班和四(1)班共捐书多少本? ? 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 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表格,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问题: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次。 生:三(1)班捐书118本,三(2)班捐书104本,三(3)班捐书95本,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怎样列式呢? 生:计算三个班一共捐书多少本,应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18+104+95。 师:说得对。老师想先请大家来估计估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