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872116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数学百花园(百数表)北京版

日期:2025-10-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757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百花园,百数
  • cover
《玩转百数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课题:玩转百数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执教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百数表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百花园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确定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根据指定的数,确定其余的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目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体会数与行、列的关系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数在百数表中位置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坐标思想。第二层次是确定数在百数表中的区域,教材中的百数表隐去了首行和首列,目的是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估计意识,培养数感。第三层次是建立完整的百数表,多角度体会数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抽象出数尺的模型,目的是把百数表变为数尺,帮助学生发展有关数系的无限思想。 其中,确定位置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第一单元《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中系统学习,而用“第几行和第几个”来表示数的的位置,也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数对初步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百数表》这个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年级学生认识百以内数的组成,会读、会写百以内数的基础上,再系统地把100以内的数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学生在刚刚认识数时所认识的数是“独立的”,而对数之间关联的意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需要教师适时的帮助学生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百数表正是这样的好材料,因此想充分挖掘百数表中的规律,引导孩子感受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很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现,因此在认识百数表时必须经历一个给百数表解构的过程。同时,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因此又需要我们对其中的数朋友进行归纳、整理,构建数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整体的认识,这就要引领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认识才能得以深化。 我的思考 (1)本节课的百数表要教什么? 我把确定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和区域内容和把百数表抽象为数尺(数轴)的内容及应用作为本次授课的知识点。 (2)要怎么去教学?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已经学习并能说出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通过已知规律的再现,激活学生的已有思维经验,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交流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通过“贴一贴”和“剪一剪”活动的设置,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情景教学法 、操作实验法、发现讨论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百数表,根据百数表内的规律去确定书的位置,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2)经历百数表“解构--重构--变形”的过程,初步体会问题解决的策略的多样性,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渗透位值概念、坐标概念和无限概念,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利用100以内数的规律,确定数的位置。 教学难点:体验百数表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