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8480

《登高》(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953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登高,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登高》教学设计 作者:纪 勇 时剑波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诗景、诗情、诗意均由文字来承载,把握文字组合的张力,是读诗赏诗的抓手。杜甫的诗歌素以炼字精深、涵盖深远著称,以《登高》而言,往往淡淡一字,平平一语,便笼大千于方寸,缩古今于一瞬。故细读文本,咀嚼字句,便是赏景、悟情、会意的基本路径。其次,不朽名作的特点是寄寓深广,古今评价甚多,见仁见智,不一而足。这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极好凭借。第三,诗为语言之精华,是诗人心里涌出的情感之流。诵读乃赏诗之要着,精心感悟之时,设身处地,心惟口诵,是理解诗意的关键一步。基于是,笔者作如下同课异构,殊途同归。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及绘景、抒情之法。   2.学会用意象叠加法、字句推敲法、诵读体验法等欣赏诗歌。   3.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体验、问题探究等。   【教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方案A   一、诵读感知先有情   1.教学蓄势:播放《唐之韵》朗读片段,指导学生配合乐曲《哀郢》朗读。   2.移情想象:假如你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此时流落夔州,年已55岁(去世前三年)。秋日的一天你登高远望,“面对”洪涛滚滚的秋江秋景,不禁忧时伤世,万般悲慨涌上心头……请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诗歌。   二、寄意遥深“三秋图”   有评者把此诗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三秋图”寄意遥深,“秋”字蕴涵丰富,除了指季节之秋外,请再究深意。   研习:“三秋图”,“秋”不仅是季节,也是心境,不仅是自身遭遇,也是国家前途。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天地间阔大苍茫、凄凉清冷的景象,皆传达出秋之凄冷;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国运之秋———战乱虽已平定,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此诗明写季节之秋,其中也渗透着生命之秋与国运之秋,三者交汇浑融,诗意也由此深沉博大。   三、 忧思沉郁“杜甫心”   1.本诗诗眼为哪一字?(悲)   2.本诗都体现了哪些悲意?   研习:引宋人罗大经评“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   3.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   研习: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   4.以“我看到了一个_____的杜甫”写一段话表达感悟,力求精彩,先小组再全班交流。   这是一个发散点,也是杜甫精神世界的“眺望点”。示例: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在于“杜律最工”,更在于诗中跳动着一颗赤诚的“杜甫心”。即便贫病漂泊仍身忧国运,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力衰,不能再为国事尽力。困顿中还想挽狂澜于既倒,始终充满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才是杜甫!任是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国,潦倒不忘苍生。透过此诗,我们触摸到了一个诗人心灵的震颤,看到了杜甫的全部痛苦与高贵,这才是千秋诗圣!   四、“二度再造”入诗境  ———唐诗素描”,以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诗歌,创造性地还原诗歌,深化想象和移情。“二度创造”之时也是在倾吐读诗感受。   方案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