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一个图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各种图形的长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比赛吗?(喜欢)两只小乌龟正在进行比赛,想不想去看一看?(动画演示) 师:(教师随课件讲解)现在,两个小选手马上就要比赛了,它们的比赛规则是:谁能最先沿树叶(两片形状不同的树叶)的边线爬完一周,谁就获胜。大家可以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比赛马上开始。请运动员各就各位,预备———开始!(学生在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加油。)(明明最先跑完一周。) 师:同学们,谁是冠军? 这时,部分学生高声回答说是明明,有的则表示反对,还有的高高的举起了手想说什么。(这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我看有的同学有话要说,你们想说什么呢? 生1:这样不公平,两片树叶不一样大。 生2:两个选手跑的路程不一样长。 师:噢,你们观察到比赛的路程不一样长,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好,现在我们把他们跑的路线画出来,我们看一下。(课件演) 师:有的同学感觉不一样长。但这只是我们的观察,到底一样不一样呢,你们有没有办法知道? 生:可以测量。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图形的周长 2.动手操作,体会“一周”。 师:老师发的操作纸上有一些漂亮的图形,你能像明明那样描出他们的边线吗?选择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描一描(练习纸)。 (学生有选择的描自己喜欢的图形的边线,教师指导)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 师:其他同学描的什么图形?是怎样描的?和你的同学也这样来指一指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沿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板书:一周) 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都有一周,你能找到吗?和你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学生积极的寻找、讨论……)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眼睛亮亮的,肯定有不少的发现,我们来说一说吧! 生1:我找到了桌面的一周。 生2:我找到了课本封面的一周。 生3:还有黑板面的一周…… (学生边指边说,回答踊跃) 师:刚才大家不但找到了物体表面的一周,还能用笔描出图形的一周,同学们,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生1:图形一周的长。 生2:从开始到结束一周。 二、测量周长 师:关于周长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到广场上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广场花坛图)节日的广场上摆出了好多美丽的花坛,鲜花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它们吗? 师:同学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生活中园丁们经常用围护栏的办法来保护花草。下面请大家看看护栏应该围在哪里?我们需要多长的护栏才能把这些花坛保护好?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为了便于测量,老师为每小组准备花坛平面图,下面请大家用你们想出来的办法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测量图形的周长) 师:下面请每小组选择一种形状来汇报交流。 第1小组:我们是这样测量正方形的周长的,用直尺量出一条边的长度是4厘米,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我算一算它的周长就是4乘4等于16厘米。(板书:直接测量) 第2小组:我们小组在测量圆形花坛的时候是先用绳子围了一周,再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是20厘米。(板书:先围再量) 师:为什么不用第1小组的方法,用尺子直接量呢? 生:它的边不直,不好量。 一生迫不及待的说:老师,我有办法,把圆形的花坛在直尺上面滚动一圈,就能量出它的周长。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