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00959

12.1 认识内能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86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2.1,认识,内能,教案
  • cover
《12.1认识内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内能,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②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 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增强合作的意识。 ②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索和实例分析,养成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习惯。 ②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2.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教法学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本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使用讲授、讨论、演示实验、列举、学生实验体验、多媒体课件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使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学习方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器材及准备 ①导学案(学生用)、PPT课件(教师用)。 ②学生实验器材:50 cm的铁丝、打火机、纸张(共10组)。 ③演示实验器材:空气压缩引火仪、火柴、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提问分子动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和理解内能大小跟温度有关。 二、新课学习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开水瓶瓶塞被推开、火箭升空2张图片,问学生:推动瓶塞和火箭的能量是什么呢?(目的是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和猜想,以触发兴奋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 ㈡分析类比,建立内能概念 1.动画演示从斜面滚下的铁球推动木块、被压缩的弹簧将木块弹起。 2. 2张图片分别展示牛顿摆和压缩的弹簧,问学生:运动的物体和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什么能?用类比的方法引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的定义。 3.课件展示,列表比较,引导学生注意“内能”与“机械能”的异同。 ㈢内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1.首先,2张图片分别展示冰山、铁水。问学生:它们有内能吗?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2.接着,动画演示: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速度不同。 3.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因为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有多个因素,如:质量、物质状态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标要求,这里不宜拓展。 ㈣物体内能的改变 1.问学生:一根粗铁丝,有什么办法使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2.学生分组利用桌面的器材进行探究,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本环节安排5-10分钟) 3.提问各组学生,将方法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分析,得出结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课件展示,结合八年级所学物态变化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回答:热传递的条件、结果,“热量”的定义、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关于“热传递”,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稍作引导让学生从能量角度分析即可。这里,“热量”的概念是难点,必须向学生强调:“热量”是内能变化的量度,只有传递的能量才叫“热量”,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首先,课件展示并讲解做功改变内能的两层含义:对物体做功、物体对外做功。 接着,分别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为了使实验的现象更加明显、效果更加震撼,我对“压缩引燃”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