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06190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3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05640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届,必修,人教,新人教,打包,3份
    (课件网) 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命题视角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判断  【考法探究】 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某种文化产品、某个民族文化、某个区域文化、某种文化形式(如台湾文化、徽文化、书画艺术等),或以引文形式从宏观上表述中华文化的特征,设置说明类、体现类试题,考查对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判断与区分;或者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等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试题常会设置一些错误观点作为干扰项,如:汉字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地理环境决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趋于同一。 【高考体验1】 (2020·山东卷)透过下图可以看出(  ) 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文物是中华文化文脉赓续、博大精深的重要物证 ③作为“活”着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物在博物馆的展出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代表性的文物,并且从未间断,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文物是其重要物证。每个时期不同文物的不同特点能够反映当时的国情事情,对于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在不同时期有着灿烂的文明,并未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①不符合题意。文物在博物馆展出能够使当代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不能“丰富和拓展中华文化的内涵”,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高考体验2】 (2019·江苏单科)“犁”的古文字如下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农民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犁”的古文字内涵丰富,体现了汉字的特点,②正确;古“犁”字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辛苦耕耘,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排除①④。 【答案】 C 【高考体验3】 (2019·北京文综)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  ) A.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B.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 C.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 【解析】 食物不仅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甚至会让我们记起心里的某个人。这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食物承载的文化,没有强调文化的发展,故排除A。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食物承载的情感,未涉及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故排除C。 【答案】 D 【高效模拟1】 中医药学依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