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07051

3.1 认识声现象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50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认识,现象,教学设计
  • cover
《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卷网-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本节要求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运用声的相关知识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了解人的听声能力和听声范围。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但由于刚刚接触实验探究,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 2.学生对声音非常熟悉,而对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缺乏认识。 三、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二是以问题为主线,在创设情景的基础上,设置了几个典型而又有思考价值是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条件、声波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教学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练习、归纳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五、重点和难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这一节的重点。 声波是一个难懂的概念,可通过与水波的类比以及设计演示实验使学生初步知道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喜洋洋与灰太狼》,当同学们正观看时,关闭声音,同学们会产生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假如没有声音,动画片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声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对人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声音,你已经知道哪些相关知识?还想进一步了解哪些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呢?(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章将要学到的知识和本节内容)。 2.新课讲授 ● 声音的产生 ,自然界有许多美妙又神奇声音。先请同学们欣赏《大自然的鸟鸣》,让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美妙。 提 问:你能说出刚才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吗? 回 答:狮吼、虎啸、鸟鸣、青蛙叫、流水潺潺、呼呼的风声... 那这些美妙的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实验探究1:教师出示小锤、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小锤发出的还是音叉发出的?是怎么发出的?请同学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设计方案越多越好,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设计方案。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举出声音产生的例子,最后看书上的图片并填空。 总 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引出声源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过 渡: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发生的,那么声音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耳中的呢? 声音的传播 请同学们看一个熟悉的画面:水滴不断的滴下来,滴在水面上,形成一圈圈的涟漪,向外扩展开来,这是我们常见的水波。 鼓槌不断的击在鼓面上,在空气中会形成什么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