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欣赏粤剧《昭君出塞》 课时节数:1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戏剧之一--粤剧 2.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族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认识民间艺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粤剧的发展过程和粤剧的价值 教学难点:由于平常接触的比较少,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民间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国国粹--京剧 京剧的特点,行当。 ⑵岭南瑰宝--粤剧 粤剧的特点,发展历程,地位。 教材分析:《昭君出塞》是著名粤剧名伶红线女的得意作品,从作品的词曲着手赏析粤剧独特的岭南风味(包括语言、唱腔、伴奏乐器);简单介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 教学设计 导入: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戏剧有哪些?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京剧、越剧,豫剧、川剧、评剧、粤剧等等。还有我们广东这一带接触比较少的昆曲、黄梅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等。 老师提问:那这些戏剧的起源地在哪里呢? 教师提示性地总结: 北京--京剧 天津--京剧 评剧 河南--豫剧 安徽--黄梅戏 岭南--粤剧……… 在这么多剧种里面,我们比较熟悉的要数京剧和粤剧了。要知道京剧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京剧是北方的,那被誉为岭南瑰宝的就是我们广东的粤剧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对比京剧和粤剧,理解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从而更好地欣赏粤剧。 ㈡教学过 教学器材:多媒体播放器 ⒈观看一段京剧视频--《贵妃醉酒》 注意观看服饰、头饰、脸谱、唱词 老师总结:首先,大家来认识京剧。京剧至今将近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吸取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分别是生、旦、净、末、丑。 看似好像很深奥的艺术,让这些行外人很难理解。有一首通俗的歌曲恰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京剧。下面让我们伴随着歌声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里。 (听<说唱脸谱>音频)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展示出词曲歌词,对照着去欣赏,更能让学生认识京剧。 欣赏完京剧后,下面让我们换一换口味,从遥远的北方回到南方来,看看这段视频是属于什么戏种? ⒉观看一段粤剧视频《柳毅传书》 老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比较京剧和粤剧,你更喜欢哪一种?它们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同学们讨论。 老师:下面我们来认识粤剧,然后再回答刚刚的问题。 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建国以前的三十年间,基本上可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班”(即落乡班)两大派系。流行于广东,台湾港澳等地区。 在粤剧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21--1861年的“八音班”时期。特点:以清唱为主,7—10人的民间艺术团。 第二阶段1862--1917年的“师娘”时期。“师娘”指的是失明的女艺人,俗称“盲妹”,自弹自唱的形式活跃于民间。 第三阶段1918--1945年的“女伶”时期。姿容清丽的“开眼女伶”取代了盲妹,他们不仅活跃在舞台上,而且经常自发聚会演唱,演奏乐曲,形成“私伙局”。 请看课本的第四页,这首有名的《昭君出塞》是由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演唱的。 ⒊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自小就学唱戏,13岁就登台演出,她音质优美,音色清脆秀丽,歌音韵味很浓,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红腔”。从艺60多年,因为她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曲、歌剧、话剧甚至电影等歌唱技巧,加以融合。 由她所演唱的《昭君出塞》《荔枝颂》更是获得东方古典歌曲比赛金质奖章,被誉为南国红豆。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有名的粤曲《昭君出塞》。 ⒋老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比较京剧和粤剧,你更喜欢哪一种?它们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老师总结:京剧是国粹,艺术博大精深,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