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20278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691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内蒙古自治区,学期,版含,Word,试题,语文
  • cover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4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按顺序将答案标号涂黑,不要按题号顺序。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时期的梅尧臣,才华横溢,却仕途失意,只好寄情山水,反而成了著名的诗人。欧阳修有感于此,得出了“诗穷而后工”的结论。这里的“穷”,不是贫穷,是指经历的坎坷、处境的艰难。而由此产生的痛苦、忧伤等情感,用心理术语来说,就是人的缺失性体验。人生体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丰富性体验,即由事业成功、爱的温暖或才能的充分发挥等引起的愉快、满足;一种是缺失性体验,即因事业不顺、爱的缺失或才能无法施展等引起的痛苦、愤懣。 挫折、痛苦是任何人都不愿面对的,但一定程度的挫折和痛苦对有价值的人生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就像没有大气压力,人的身体就要爆炸;没有重物压舱,船在大风大浪中就要翻覆一样,若一切都顺利、美满,生命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司马迁说“发愤著书”,韩愈说“不平则鸣”,恩格斯说“愤怒出诗人”,都说明了痛苦忧患对作家、诗人的重要意义。 “穷”为什么能使诗人的诗更“工”呢? 首先,“穷”是创作的动力。挫折使诗人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宣泄的欲望。而挫折带给诗人的缺失性体验达到极限,就会产生强烈的宣泄欲望。对于诗人来说,宣泄的最好方式就是写诗。所以,“穷”是诗人之不幸,但从创作角度来讲,也是其大幸。正是“穷”,使诗人积蓄了深刻饱满的情感,把他推上了创作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穷”塑造了诗人。 其次,“穷”造成诗人独特的感受。客观世界只有一个,可心理世界却因人而异。诗人的痛苦、哀怨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种情结,无论他感知什么对象,都会受到这种情结的影响,从而出现感知变异。如李煜,从堂堂的一国之君突然变成囚徒,巨大的落差使他的心始终浸泡在痛苦之中,这让他眼中所有的物象都染上一层凄婉哀伤的色调。这种情绪是消极的,却也成就了他的词作。 第三,“穷”使诗人的想象定向化。当人处于痛苦、失意中时,对其所失去的或先前所渴望的对象充满更加强烈的向往,从而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跟这一向往联系起来。如陆游,其理想是收复中原,但恰恰这一理想无法实现。“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种情感使他执于一念,无论做什么,都会联想到“扫胡尘”“靖国难”。如果陆游的理想得以顺利实现,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而不会成为诗人。然而恰恰因为“穷”,因为忧伤、痛苦,才使他产生了如此激昂的想象力,从而写出了极“工”的诗篇。 (摘编自童庆炳《“穷者而后工”的心理学内涵》)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所说的“诗穷而后工”,意思是诗人如不经历坎坷挫折,就写不出好诗。 B.挫折、痛苦无人愿意面对,但它却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诗人、作家尤其如此。 C.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但每个人感受却都不同,诗人感知到的是一个变异的世界 D.诗人如无法获得渴望的对象,对对象的向往就愈加强烈,对它的想象就更加活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借梅尧臣的事例提出论点,并对“穷”和“缺失性体验”进行了阐释。 B.文章从“创作动力”“独特感受”“想象定向化”三方面,论证“穷而后工”。 C.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概括论述“穷而后工”,后分层细论“穷而后工”。 D.文章采用举例、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使深奥的文学创作原理变得浅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尼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