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46744

3.1 溶液的形成 教案+课后作业

日期:2024-05-0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360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溶液,形成,教案,课后,作业
  • cover
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饱和与不饱和跟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达到对知识的迁移,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 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新课引入 你和伙伴们玩累了,满头大汗地跑回家,想喝糖水。于是取一个玻璃杯放在桌上,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一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你喝了一口以后觉得不甜!于是再加一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可你觉得还不够甜,再加入一勺糖,搅拌……如此反复。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向一杯水中加糖,是不是一直会溶解?(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后说:"不会,糖放多了就不能溶解了。") 师:是这样的吗?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我们用另一种物质———硝酸钾来实验。 生:举例子,体会,感觉似曾相识 教学过程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播放视频]活动天地3-3 现象:①5g硝酸钾能在10mL水中完全溶解;②再加5g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杯底有少许固体剩余。 [设疑]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设疑]1. 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2. 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3. 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设疑]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播放视频]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3-2” 1.三步操作分别产生怎样的实验现象? 2.又说明什么问题? [获得结论]引导学生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点拨]大多数固体物质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量增大的,但有少数物质(如:熟石灰)随温度的升高溶解量反而降低的。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中我们会听到人们常说某个溶液很“浓”或很“稀”,这里的浓溶液是不是就一定是指饱和溶液;这里的稀溶液是不是指的就是不饱和溶液? [播放视频]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加人一定量的水,振荡。现象:氯化钠在水中全部溶解了,形成了不饱和溶液,但溶液较浓,;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已经饱和了,但溶液很稀。 [设疑]想一想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有关系吗? [点拨]1、对于不同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对于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通过探究,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知道了如何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3、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对于不同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对于同种溶质,在同一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