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学科 化学 课题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课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第2课的内容,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较详细地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还叙述了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等有关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从学科素养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物质组成的元素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衰老都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人体通过这种变化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人体内常见的营养物质。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力水平来看,学生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理念这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特别贴近,但是学生感觉特别陌生的是各种元素对人体的健康到底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学生们并不是十分理解。因此这节课的学习理念就是: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生活中的化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课程必须面向社会生活。本课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大量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班学生情况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人体中的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2.通过同学间讨论、游戏活动、查阅资料和调查等,丰富课本知识,了解人体中各种元素的功能和食物来源等。3.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们改掉不良饮食习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意识,付诸行动。 五、教学重、难点 确立依据:根据以上学习内容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1.重点: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分类及作用,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难点: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六、教法 1.问题导学法:本课教学以问题引领,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2.情境教学法: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观看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并让学生通过游戏更好的营造情境氛围以掌握本课重点知识。 七、学法 1.阅读导学法:阅读课本内容,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化学知识。2.游戏助学法:以分组竞争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八、课前任务设计 了解3-4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但重点收集某一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生理功能,摄入量,食物的来源以及如何补充某种元素的建议)。 九、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预设1分钟) 宇宙中的一切物质皆由化学元素组成,人体亦由化学元素组成,人的一生,生长→发育→疾病→衰老→死亡又与化学元素的作用密切相关。 认真聆听 明确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 新课推进(一、预设4-5分钟) 化学元素在人体中存在的形式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什么是常量元素?你知道人体含有哪些常量元素?什么是微量元素?你知道人体含有哪些微量元素?【游戏竞赛】 自主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双人对战 阅读课本内容,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化学知识(自主阅读1分钟,多媒体倒计时)玩中掌握知识同时形成良性竞争 (二、预设13-15分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