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版本: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学习分析《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段结构。 【教学目标】 1、体会“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运用,学会在欣赏和歌唱时关注和运用。 2、欣赏《匈牙利舞曲》(第5号)片段,根据段落熟记音乐主题,感知速度、力度变化给音乐带来的活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中的变化。 2、根据段落熟记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分钟) 1、激趣导入———呼风唤雨的游戏 让学生运用声势(弹舌、拍腿、右手食指、中指拍打左手心)结合,模仿微风吹动树叶、大风吹刮树叶和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乐器或声势等音乐形式表现“动”与“静”的画面,即“ 刮风下雨”与“风雨停止”的画面。从游戏中体会速度和力度这两种音乐要素,对音乐表现的“动”和“静”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老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将要带领大家探索音乐中的动与静。在探索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呼风唤雨。 老师:大家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用嘴巴吹气模仿风声) 老师:你们觉得雨声可以怎么用嘴巴来模拟出声音呢?(弹舌) 老师:微风吹动树叶是发出什么响声呢?(嘴巴发出沙沙的气声) 老师:那我们用这些声音听老师的指令来表演两个词语,一个是“刮风下雨”,一个是“风雨停止”。请听指令:教室里吹进一阵风,接着下起了小雨, (二)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20分钟) 3、欣赏乐曲 老师:这首乐曲在节奏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吗?(力度:强弱频繁交替;速度:快慢频繁交替) 老师:这首曲子速度节奏对比很明显,根据这首乐曲的特点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三段) 老师:这首乐曲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最初为钢琴四手联弹,后改编为管弦乐曲的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吸收了匈牙利吉普赛人音乐的特点,节奏粗犷,旋律奔放热情。 过渡句:现在我们根据段落来学习乐曲。 4、分段学习乐曲(A-B-A) 第一段(两个主题): (1)律动:聆听乐曲,根据音乐的力度和速度跟着老师一起律动。当听到旋律强时按照节拍拍手,当听到旋律变弱时左右交替轻轻拍腿。 老师:根据我们的律动,A段可以分为几个主题?(两个)两个主题明显对比出第一个主题旋律较弱,第二主题旋律较强。 音乐特点:第一主题 节奏 时而舒展,时而紧凑 速度 快 力度 强 第二主题 节奏 断音、切分 速度 时快时慢 力度 时强时弱 过渡语:这首《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吸收了匈牙利吉普赛人音乐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舞蹈性节奏。接下来跟着图形谱来做一做舞蹈动作。 (2)图形谱 (3)模唱(力度速度对比要明显,强的地方用“邦”演唱,弱的地方 “叮”演唱) 第二段: 图形谱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对比? 节奏 强烈、跳跃 速度 时快时慢 力度 时强时弱 模唱 第三段:聆听音乐回答问题:这段音乐和第一部分有什么异同?(主题一样、稍有变化) 5、完整地听曲子,感受段落特点。 (三)拓展深入(15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是一个管弦乐团的指挥,你会怎么去指挥这首歌呢?我们可以先看看这首歌曲的拍子。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示 7、带着问题看老师指挥:老师在音乐强的时候做了什么手势,弱的时候做了什么手势。(把强弱的手势练习一次) 8、假装学生是乐团,老师来指挥,学生来唱,注意速度和力度,边学习指挥。(老师提示下一次让学生来指挥) 9、学生跟着音乐指挥 10、请学生单独指挥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热情奔放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用图形谱和指挥的手势感受了音乐中的速度和力度。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个视频,有一个叫卓别林的艺术家用他自己特别的方法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